论著
不同胎龄新生儿出生身长分析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5,11(6) : 747-751. DOI: 10.3877/cma.j.issn.1673-5250.2015.06.014
摘要
目的

建立以人群为基础的不同胎龄新生儿出生身长百分位数修匀曲线。

方法

选择2009年11月1日至2011年1月21日于北京市顺义区医院和顺义区妇幼保健院出生的5 201例单胎、无畸形新生儿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出生身长标准化测量,比较不同性别和产次的不同胎龄新生儿的出生身长,并采用偏度-中位数-变异系数(LMS)法修匀其出生身长百分位数,并计算出生身长增长速率。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北京市顺义区医院和顺义区妇幼保健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结果

5 201例新生儿胎龄为26~44孕周,平均出生身长为(49.48±1.87)cm。男性新生儿平均出生身长为(49.75±1.90)cm,女性为(49.17±1.78)cm,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45,P<0.01)。新生儿母亲系初产妇为4 446例(85.5%),系经产妇为755例(14.5%),二者出生身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74,P>0.05)。不同胎龄新生儿出生身长修匀后百分位曲线显示,新生儿出生身长随着胎龄增加而增长。胎龄为37~41孕周时,新生儿出生身长增长速率随着胎龄增加而减小。

结论

本研究建立北京市顺义区不同胎龄新生儿出生身长百分位数修匀曲线,可以为该地区及其他类似地区的新生儿出生体格发育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引用本文: 武明辉, 宋培歌, 庞汝彦, 等.  不同胎龄新生儿出生身长分析 [J/OL] .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5, 11(6) : 747-751. DOI: 10.3877/cma.j.issn.1673-5250.2015.06.014.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不同胎龄新生儿出生身长是反映新生儿体格发育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其生长发育有一定的预后意义[1,2],最近的一项研究也证实,身长是预测新生儿死亡的重要指标之一[3]。出生身长常与出生体质量、头围等一同用于新生儿发育状况的综合评价。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推荐应用的新生儿体格发育标准是基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20世纪70年代的新生儿发育情况所制定[4],而由于种族、环境、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人群的生长发育标准应不断更新。因此,制订新的不同胎龄新生儿出生体格发育参考值势在必行。为此,经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联合资助,牛津大学领导在全球8个国家进行了胎儿与新生儿生长发育标准的研究,该研究涉及南美洲、北美洲、欧洲、非洲、东亚、南亚和西亚。作为东亚的代表,北京市顺义区参与该项研究[5,6]。本研究对北京市顺义区新生儿出生身长资料进行分析,以期得出适用于近期当地不同胎龄新生儿出生身长参考值,为新生儿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的监测和评价提供参考依据。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择2009年11月1日至2011年1月21日于北京市顺义区医院和顺义区妇幼保健院出生的5 201例单胎、无畸形新生儿为调查对象,其中,男性新生儿为2 766例,女性新生儿为2 435例。调查对象纳入标准:①母亲年龄为>18~35岁,早孕期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为>18.5~30.0 kg/m2,身高≥150 cm;②母亲系自然妊娠,末次月经日期明确且月经周期规律,按时产检,且早孕期胎儿超声检查资料完整,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ELLP综合征、妊娠期糖尿病等其他妊娠相关疾病;③母亲无内科合并症,无长期使用药物史(包括治疗不孕症的促排卵药物和非处方类药物,不包括铁剂、叶酸、多种维生素等营养药物);④母亲孕前2个月无激素类避孕药物使用史,孕前3个月及孕期无烟、酒史;⑤母亲既往无连续流产(≥2次)史,无分娩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及巨大儿史;⑥母亲既往无死胎及先天性胎儿畸形分娩史;⑦母亲梅毒试验结果呈阴性,无性传播疾病史(包括滴虫性疾病);⑧母亲无化学或毒物暴露史及放射性损伤史;⑨母亲孕期未参加剧烈运动,无明显限制胎儿发育的社会-经济因素。排除标准:末次月经日期不确定、月经周期不规律和(或)缺乏超声检查资料者。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北京市顺义区医院和顺义区妇幼保健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数据收集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产妇一般情况问卷调查表》由项目组自行设计卷,内容主要包括产妇的人口社会学特征、既往病史、生育史、不良嗜好、妊娠期合并症、营养补充剂及药物摄入情况和产妇分娩的具体信息,共计157项,由经过培训的专职问卷调查员进行询问和填写。

1.2.2 身长测量方法

由人体测量学专家对测量员进行身长测量方法的专业培训,录取考核合格者作为本研究测量员,并接受每3个月1次的复训,以保证本研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新生儿出生身长由经培训的2名测量员在新生儿出生1 h内使用统一配备的标准新生儿身长计(包括1个固定头板和1个可移动脚板,该身长计最小分度为0.1 cm)进行测量,具体测量方法为:①将新生儿去除头饰及尿布水平放置于身长计上;②由一名测量员在新生儿身长计头板处固定其头部,使其头顶触及固定头板,耳孔和眼眶下缘的连线与水平板垂直;③另一名测量员单手按住新生儿双膝使其腿部保持伸直状态,足部垂直,脚趾向上,移动脚板至抵住新生儿足部,当脚板位置固定时读取测量数值并进行记录。对每例新生儿测量2次,并保证2次记录结果误差≤0.7 cm,以2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为该新生儿的出生身长[7,8]

1.2.3 胎龄计算方法

首先按照母亲末次月经日期计算新生儿胎龄,再按照母亲孕龄为9+0~14+0孕周时,超声检查测量的胎儿顶臀长或双顶径值对新生儿胎龄进行评估。若上述2种方法计算的胎龄差异<7 d,则按照由母亲末次月经日期计算的胎龄作为该新生儿胎龄,若2种方法计算的胎龄差异≥7 d,则按照由超声检查结果计算的胎龄作为该新生儿胎龄。

1.2.4 新生儿身长增长速率计算方法

新生儿不同胎龄环比身长增长速率计算公式为:每周身长增长速率=[本周身长(cm)-上周身长(cm)]/上周身长(cm)×100%,并且绘制相应曲线。

1.3 统计学分析方法

采用专门为本项目开发的INTERGROWTH-21th电子数据处理系统进行数据的在线录入、质量控制、纠错和缺失值校正。本研究所得数据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描述性统计和推断分析。不同性别、产次新生儿出生身长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使用参考文献[9,10]推荐的偏度-中位数-变异系数法(K-median-coefficent of variation, LMS)及LMS Chart maker pro 2.4专业绘图计算软件,对不同胎龄新生儿出生身长百分位数进行修匀。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有效问卷调查率

本研究共发放7 335份问卷,剔除2 134份不符合纳入标准的问卷后,共计5 201份含有单胎、无畸形新生儿信息的有效问卷纳入本研究,有效问卷调查率为70.9%。

2.2 不同胎龄新生儿出生身长分布

5 201例新生儿胎龄为26~44孕周,总体平均出生身长为(49.48±1.87)cm。不同胎龄新生儿出生身长分布情况,见表1

点击查看表格
表1

不同胎龄新生儿出生身长分布(±s,cm)

表1

不同胎龄新生儿出生身长分布(±s,cm)

胎龄(孕周)男性女性总计
例数身长例数身长例数身长
26137.550137.55
270137.45137.45
28239.65±3.680239.65±3.68
29238.83±0.25135.10337.58±2.16
30240.70±0.640240.70±0.64
31343.72±2.270343.72±2.27
32545.49±3.04444.25±1.32944.94±2.38
33544.37±0.80442.69±1.37943.62±1.34
341645.31±1.66645.02±3.512245.23±2.22
352646.44±2.681746.30±1.824346.38±2.35
365947.17±1.804146.79±2.1010047.01±1.93
3722948.50±1.7316047.84±1.7438948.23±1.76
3859449.54±1.5844948.65±1.531 04349.15±1.62
3991949.97±1.5475149.21±1.511 67049.63±1.58
4066250.41±1.5570149.72±1.511 36350.05±1.57
4123050.60±1.5328750.06±1.4751750.30±1.52
421051.78±1.661050.56±1.442051.17±1.64
43151.25251.93±2.44351.70±1.77
440148.80148.80
总计2 76649.75±1.902 43549.17±1.785 20149.48±1.87

注:"-"表示未测量

2.3 不同性别新生儿不同胎龄出生身长比较

男性新生儿平均出生身长为(49.75±1.90)cm,女性为(49.17±1.78)cm,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45,P<0.01)。其中,胎龄为37~41孕周时,男性新生儿不同胎龄平均出生身长大于女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胎龄为37孕周:t=3.690,P<0.01;胎龄为38孕周:t=9.135,P<0.01;胎龄为39孕周:t=10.186,P<0.01;胎龄为40孕周:t=8.373,P<0.01;胎龄为41孕周:t=4.108,P<0.01);胎龄为34~36、42孕周时,男性和女性新生儿平均出生身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胎龄为34孕周:t=0.194,P>0.05;胎龄为35孕周:t=0.188,P>0.05;胎龄为36孕周:t=0.966,P>0.05;胎龄为42孕周:t=1.746,P>0.05)。

2.4 不同产次新生儿的不同胎龄出生身长比较

新生儿母亲系初产妇为4 446例(85.5%),系经产妇为755例(14.5%),在控制性别变量后,二者出生身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74,P>0.05)。

2.5 不同胎龄新生儿出生身长修匀后百分位分布

采用LMS法构建不同性别新生儿的不同胎龄出生身长修匀后百分位曲线,共包括P3,P10,P25,P50,P75,P90,P97 7个百分位点。建模时,经过调整及验证,L、M、S的有效自由度值分别为3,5,3,年龄模式为原始年龄。胎龄为34~42孕周不同性别新生儿的不同胎龄出生身长修匀后百分位分布,见表2。而由于胎龄为26~33孕周、43~44孕周的新生儿总例数均<10,为避免结果不准确,未计算其百分位数。不同性别新生儿P10、P50、P90修匀百分位数绘制的不同胎龄新生儿出生身长修匀后百分位曲线(图1)显示,新生儿出生身长随着胎龄增加而增长。

点击查看表格
表2

不同性别新生儿的不同胎龄出生身长修匀后百分位数(cm)

表2

不同性别新生儿的不同胎龄出生身长修匀后百分位数(cm)

胎龄(孕周)男性新生儿出生身长修匀后百分位数女性新生儿出生身长修匀后百分位数
P3P10P25P50P75P90P97P3P10P25P50P75P90P97
3440.5742.4544.0645.4746.7347.8848.9340.4342.3644.0445.5346.8848.1149.25
3542.0943.7345.1946.5247.7348.8549.9041.8743.4544.9246.2847.5548.7549.89
3643.5544.9846.3147.5448.7049.7950.8243.1744.5245.8247.0648.2549.4150.53
3744.9946.2447.4448.5949.7050.7651.7944.4045.5846.7447.8848.9950.0951.17
3846.2047.3148.4149.4950.5551.6052.6445.4146.5047.5748.6349.6850.7251.74
3946.8947.9348.9650.0051.0452.0753.1146.1447.1848.2149.2350.2451.2352.22
4047.3548.3549.3650.3751.4052.4453.4846.7147.7148.7149.7150.7051.6952.67
4147.6848.6649.6650.6751.6952.7353.7847.2148.1549.1050.0651.0452.0453.06
4248.1149.0750.0651.0652.0953.1354.2047.7348.5949.4850.4251.3952.4053.45
点击查看大图
图1
不同性别新生儿的不同胎龄出生身长曲线
点击查看大图
图1
不同性别新生儿的不同胎龄出生身长曲线
2.6 新生儿出生身长增长速率

不同性别新生儿不同胎龄出生身长增长速率曲线,见图2。在胎龄为35~38孕周,男性新生儿出生身长增长速率大于女性新生儿;在胎龄为39~41孕周,男性新生儿出生身长增长速率小于女性新生儿。从胎龄为37孕周开始,男性及女性新生儿的出生身长增长速率均呈现逐渐减小趋势,并在38~39孕周和41~42孕周间不同性别新生儿出生身长增长速率出现交叉现象。

点击查看大图
图2
不同胎龄新生儿出生身长增长速率曲线
点击查看大图
图2
不同胎龄新生儿出生身长增长速率曲线
3 讨论

在不同胎龄新生儿体格发育标准制定过程中,精确的胎龄计算极为重要。在新生儿体格发育调查中,使用回顾性的出生监测资料收集方法来进行不同胎龄新生儿体格发育的研究,具有规模大、覆盖面广的优势[11,12],但由于胎龄计算方法和体格发育指标测量方法具有异质性,故同一胎龄新生儿的测量值容易出现明显的双峰现象或异常值[13],尤其对于出生身长的测量,更需要标准化的测量手法和精密的仪器来保证其准确性。目前,早孕期计算胎龄的方法有3种:①末次月经法;②早期超声检查测量顶臀长和双顶径法;③末次月经与早期超声测量相结合法。前两种方法对胎龄进行计算所使用的参数不同。已有研究结果发现,使用不同胎龄计算方法来预测足月儿出生结局危险因素的结果各不相同[14]。该研究结果提示,许多不同胎龄调查研究结果的差异,可能是由于对胎龄的错误计算所造成。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横断面调查方法,使用末次月经与早期超声测量结合的方法,保证胎龄计算的准确性,出生身长测量均使用的统一配备的新生儿身长计,并且测量员均经人体测量学专家对测量方法进行专业培训,并接受定期复训,因此,可保证出生身长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本研究在2009年11月1日至2011年1月21日于北京市顺义区医院和顺义区妇幼保健院出生的全部新生儿中,剔除不符合本研究纳入和排除标准的2 134例新生儿后,最终将胎龄为26~44孕周的5 201例单胎、无畸形新生儿作为调查对象,其总体平均出生身长为(49.48±1.87)cm。根据北京市顺义区统计信息,2007年顺义区住院分娩率为100%[15],而顺义区医院和顺义区妇幼保健院分娩的活产总数占全区活产总数的81.6%,因此可以认为本研究是基于人群参考值的研究。此外,与其他前瞻性调查研究相似[9],本研究由于时间限制,所获样本例数相对较少,可能会降低不同胎龄出生身长百分位数的可靠性,而使用LMS法进行Box-Cox变换后,可使所得数据达到接近正态分布,从而使探究所有测量值的不同胎龄新生儿出生身长百分位线成为可能。本研究构建全部新生儿和不同性别新生儿的不同胎龄出生身长修匀后百分位曲线结果显示,不同性别新生儿P10、P50、P90修匀百分位数绘制的不同胎龄新生儿出生身长修匀后百分位曲线(图1)显示,新生儿出生身长均随着胎龄增加而增长。该结果表明,新生儿出生身长与胎龄密切相关,可随胎龄增加而增长。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不区分胎龄情况下男性新生儿平均出生身长为(49.75±1.90)cm,女性为(49.17±1.78)cm,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45,P<0.01)。区分胎龄的情况下,胎龄为37~41孕周时,男性新生儿不同胎龄出生身长大于女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胎龄为37孕周:t=3.690,P<0.01;胎龄为38孕周:t=9.135,P<0.01;胎龄为39孕周:t=10.186,P<0.01;胎龄为40孕周:t=8.373,P<0.01;胎龄为41孕周:t=4.108,P<0.01);胎龄为34~36及42孕周时,男性和女性新生儿平均出生身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胎龄为34孕周:t=0.194,P>0.05;胎龄为35孕周:t=0.188,P>0.05;胎龄为36孕周:t=0.966,P>0.05;胎龄为42孕周:t=1.746,P>0.05)。该结果表明采用区分性别和胎龄的新生儿出生身长标准对准确评估新生儿体格发育状况更具有实际意义。同时,本研究结果显示,新生儿母亲系初产妇为4 446例(85.5%),系经产妇为755例(14.5%),二者出生身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74,P>0.05),表明产次对于新生儿出生身长并无确定性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从胎龄为37孕周开始,男性及女性新生儿的出生身长增长速率均呈现逐渐减小趋势,说明足月(胎龄≥37孕周)后,胎龄对于新生儿出生身长的影响逐渐减弱。因此,新生儿不同胎龄出生身长的变化趋势应得到高度重视,医护人员和孕妇都应力争在37孕周后分娩,以最大限度减弱胎龄对于出生身长的影响。

本研究通过对北京市顺义区新生儿不同胎龄出生身长进行调查和修匀,并对出生身长增长速率进行了进一步探讨,该研究结果可作为北京市顺义区或其他地理经济条件相似地区新生儿体格发育的参考标准,并为产科临床及保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AllenMC. Developmental outcome and followup of the 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 infant[J]. Semin Perinatol, 1984, 8(2):123-156.
[2]
CommeyJO, FitzhardingePM. Handicap in the preterm small-for-gestationalage infant[J]. J Pediatr, 1979, 94(5):779-786.
[3]
MelveKK, GjessingHK, SkjaervenR, et al. Infants' length at birth: an independent effect on perinatal mortality[J]. Acta Obstet Gynecol Scand, 2000, 79(6):459-464.
[4]
WilliamsRL, CreasyRK, CunninghamGC, et al.Fetal growth and perinatal viability in California[J]. Obstet Gynecol, 1982, 59(5):624-634.
[5]
VillarJ, AltmanDG, PurwarM, et al.The objectives,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TERGROWTH-21st Project[J]. BJOG, 2013, 120(S2):9-26.
[6]
PanY, WuMH, WangJH, et al.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TERGROWTH-21st Project in China[J]. BJOG, 2013, 120(S2):87-93.
[7]
CheikhIL, KnightHE, BhuttaZ, et al. Anthropometric protocol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international fetal and newborn growth standards: the INTERGROWTH-21st Project[J]. BJOG, 2013, 120(S2):42-47.
[8]
CheikhIL, KnightHE, OhumaEO, et al. Anthropometric standardization and quality control protocol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international fetal and newborn growth standards: the INTERGROWTH-21st Project[J]. BJOG, 2013, 120(S2):48-55.
[9]
ColeTJ. The LMS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normalized growth standards[J]. Eur J Clin Nutr, 1990, 44(1):45-60.
[10]
ColeTJ, GreenPJ. Smoothing reference centile curves: the LMS method and penalized likelihood[J]. Stat Med, 1992, 11(10):1305-1319.
[11]
王一江莉莉高淑娜. 上海市卢湾区2005-2007年活产儿不同胎龄出生体质量分布[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 18(5):413-415.
[12]
DavidsonS, SokoloverN, ErlichA, et al. New and improved Israeli reference of birth weight, birth length, and head circumference by gestational age: a hospital-based study[J]. Isr Med Assoc J, 2008, 10(2):130.
[13]
FokTF, SoHK, WongE, et al. Updated gestational age specific birth weight, crown-heel length, and head circumference of Chinese newborns[J]. Arch Dis Child Fetal Neonatal Ed, 2003, 88(3):F229-F236.
[14]
LynchCD, ZhangJ. The research implications of the selection of a gestational age estimation method[J]. Paediat Perinat Epidemiol, 2007, 21(Suppl 2):86-96.
[15]
顺义统计信息网. 顺义区"十一五"妇女发展规划统计监测报告[EB/OL].(2011-05-25)[2015-03-08].http://www.sy.bjstats.gov.cn/level3.jsp?id=4645.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