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论著
自制组配式截骨工具行微创膝关节置换术的早期随访结果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8,12(1) : 24-29.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4X.2018.01.005
摘要
目的

评价自制组配式截骨工具行微创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及早期随访效果。

方法

对95例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关节外科行全膝关节置换的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患者随机分组,分别使用自制组配式截骨工具行微创全膝关节置换术或常规全膝关节置换术。对患者术前、术后的膝关节评分法(KS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X线影像学(下肢力线、股骨角、胫骨角和胫骨平台后倾角)进行随访对比研究,微创组和传统组之间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

结果

成功随访2年以上的手术患者87例,其中微创组42例,传统组45例。微创组手术时间比传统组长(t=9.275,P<0.05),但两组在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引流量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皮肤坏死,深部感染和神经血管损伤的并发症。下肢力线、股骨角、胫骨角和胫骨平台后倾角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周内,KSS评分、VAS评分微创组要优于传统组(t=1.518,P<0.05)(除外术后第2周KSS临床评分),但术后3月后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自制组配式截骨工具行微创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早期的临床效果要优于常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两组的影像学结果相当,但尚需更长时间的随访以全面评价其临床疗效。

引用本文: 何沛恒, 徐栋梁, 李帅华, 等.  自制组配式截骨工具行微创膝关节置换术的早期随访结果 [J/OL] .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8, 12(1) : 24-29.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4X.2018.01.005.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申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辑委员会的观点。

光盘如有质量问题,请向编辑部调换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治疗终末期膝关节病变的最主要方法,长期随访结果良好[1]。常规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采取的髌旁内侧入路损伤伸膝装置,明显影响患者术后的功能恢复[2]。因此,各种减少软组织切开的微创膝关节置换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total knee arthroplasty,MIS-TKA)入路被应用,包括小切口髌骨内侧入路,经股内侧肌入路,股内侧肌下方入路,膝外侧入路,保留股四头肌入路,目的在于减少股四头肌损伤和术后疼痛,使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的活动[3,4]。跟其它微创手术类似,对操作技术要求很高的微创膝关节置换术,同样存在手术者的学习曲线和病人选择的问题,但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在非常有限的空间内完成膝关节置换所需的截骨、软组织松解及假体安装,以及避免由此可导致的侧副韧带及髌腱断裂,术后关节纤维化及假体位置欠佳等一系列并发症[5,6]。虽然各种特殊工具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帮助,但目前市面上的MIS-TKA的手术器械和工具大多是将原TKA器械和工具按比例改小,无法真正降低手术操作难度,特别是定位器械因空间有限难以固定和瞄准,最终严重影响截骨和假体位置的准确性[7,8]。本研究采用自行研发设计的微创器械对患者进行MIS-TKA,并与常规TKA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及早期随访结果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