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论著
经胫骨隧道入路与前内入路重建前交叉韧带比较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8,12(3) : 317-323.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4X.2018.03.004
摘要
目的

创新性地以临床功能和膝关节稳定性结合股骨隧道位置和长度作为评估标准,以此评价前内入路和经胫骨隧道入路,哪一种手术方法更具优越性。

方法

从2010年8月至2013年7月,烟台毓璜顶医院连续104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病人被纳入研究。纳入标准:随访至少1年,正常的对侧膝关节,无严重的术后并发症,获得术后CT三维重建影像资料的病人。排除标准:伴有后交叉韧带损伤、伴有侧副韧带损伤、伴有骨关节炎的病人、翻修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经前内入路组为56人,包括男性46人,女性10人,平均年龄(30±12)岁;经胫骨隧道入路组是48人,包括男性40人,女性8人,平均年龄(32±11)岁。所有病人均前瞻性地于术前和最后1次随访时行Lysholm膝关节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评分(IKDC评分)、Tegner膝关节运动水平评分。于最后1次随访时行屈膝30°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Pivot-shift试验)、KT-1000评估。于术后1周行基于CT的三维重建,以此评估股骨隧道位置,并于术中测量股骨隧道长度。对于Lysholm评分,IKDC评分,Tegner评分,隧道长度,KT-1000和隧道位置均行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Lachman试验和Pivot-shift试验结果行Mann-Whitney秩和检验(两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

结果

前内入路组平均随访时间(26±7)月,经胫骨隧道入路组平均随访时间(25±6)月。术前和最后1次随访时,两组间Lysholm评分(术前t=0.347,P >0.05;末次随访t=1.557,P>0.05),IKDC评分(术前t=-0.383,P>0.05;末次随访t=1.102,P>0.05)和Tegner评分(术前t=0.283,P>0.05;末次随访t=1.763,P>0.05)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最后1次随访时,两组间Lachman试验(Z=-0.482,P>0.05)、Pivot-shift试验(Z=-1.455,P>0.05)和KT-1000(t=-0.750,P >0.05)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然而,前内入路组平均股骨隧道长度明显短于经胫骨隧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54,P<0.01);前内入路组隧道位置明显比经胫骨隧道组更深(t=-4.508,P<0.01)、更低(t=8.86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前内入路与经胫骨隧道入路的临床功能和膝关节稳定性没差别,但是前内入路股骨隧道长度明显短于经胫骨隧道,且位置更深、更低,更容易定位于前交叉韧带股骨端解剖足印区。

引用本文: 耿云航, 刘晓阳, 徐强, 等.  经胫骨隧道入路与前内入路重建前交叉韧带比较 [J/OL] .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8, 12(3) : 317-323.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4X.2018.03.004.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申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辑委员会的观点。

光盘如有质量问题,请向编辑部调换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是膝关节重要的静态稳定装置,对膝关节的前向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对旋转稳定性起着部分作用,其断裂严重影响了膝关节的稳定性。目前对于ACL断裂,主要采用手术重建的治疗方式。对于股骨隧道的建立,经胫骨隧道(transtibial,TT)入路是运用非常广泛的手术方式,但是TT入路很难将股骨隧道精确定位于ACL股骨端解剖足印区,主要是由于它明显受胫骨隧道的限制。然而,目前对于ACL重建术失败的原因分析,不是由于移植物的选择错误,而是隧道的定位不准确[1]。而股骨隧道准确定位更加重要,因为它更加靠近膝关节运动轴的中心。目前,前内入路(anteromedial portal,AMP)越来越普及,主要是由于它在定位股骨隧道时,不受胫骨隧道位置的限制,更具灵活性,更加容易将股骨隧道定位于解剖足印区[2,3,4,5]。然而,许多研究表明[4,5,6],AMP和TT入路相比,膝关节稳定性和临床功能评估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但是,AMP股骨隧道长度明显短于TT入路[3,7,8];而且前内入路股骨隧道位置更深、更低,更容易定位于前交叉韧带股骨端解剖足印区[3,7]。但是对于AMP和TT入路,目前尚未有将股骨隧道位置、长度和膝关节稳定性、临床功能结合在一起的报道。本文创新性地以临床功能和膝关节稳定性结合股骨隧道位置和长度作为评估标准,以此评价前内入路和经胫骨隧道入路,哪一种手术方法更具优越性。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