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抗菌涂层改性预防骨科内植物感染生物膜形成的研究进展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8,12(4) : 544-550.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4X.2018.04.017
摘要

骨科内植物感染是各种骨科内植物术后常见的灾难性并发症,增加了社会经济负担,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生物膜形成是骨科内植物感染的本质特征,在感染的发生、发展及诊疗中扮演重要角色。生物膜特有的生物学特征导致目前各种治疗内植物感染的方法疗效不佳。目前已经认识到生物膜一旦形成则很难完全控制和清除。与其它感染性疾病类似,控制骨科内植物感染的最佳手段是预防,其中对内植物表面进行抗菌涂层改性以实现细菌与内植物表面接触时直接被杀灭或抑制其与内植物表面的粘附是最直接也最关键的预防靶点。因此,本文对各种主动抗菌涂层改性方法如抗生素等、被动抗菌涂层改性方法如两性离子聚合物等,尤其近年来兴起的主动改性与被动改性相结合的新策略进行简要综述,这对临床防治骨科内植物感染生物膜形成以及延长内植物使用寿命、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本文: 贾古友, 刘树民, 王晗, 等.  抗菌涂层改性预防骨科内植物感染生物膜形成的研究进展 [J/OL] .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8, 12(4) : 544-550.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4X.2018.04.017.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申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辑委员会的观点。

光盘如有质量问题,请向编辑部调换

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是目前临床医学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在所有人类感染性疾病中,超过80%与生物膜密切相关[1,2,3,4]。仅美国每年约发生1 700万例生物膜相关感染性疾病,直接花费约900亿美元,而其中最主要的是骨科内植物感染[5,6,7]。在骨科内植物存在的情况下,微量细菌即可引起感染[1,6,7];同时,引起感染的常见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又对各种骨科内植物材料具有较强亲和力,容易粘附于材料表面并发感染及形成生物膜[6,7,8,9]。近年来研究显示,生物膜形成是骨科内植物感染的本质特征,贯穿于感染的发生、发展以及诊断、预防与治疗的各个环节[1,2,7,9,10,11,12]。生物膜的特异性表现如群体感应、细胞外聚合物基质的屏障效应等可使其内细菌能够抵御抗生素及自体免疫系统的攻击;生物膜内新陈代谢的改变引起细菌基因突变,产生抗生素耐药性,同时极低的细胞代谢水平还可产生"小克隆变异体细胞"、"永存细胞"等[7,9,11,13,14]。生物膜的上述特征使目前感染的治疗方法如抗生素、手术清创等的疗效往往不如人意。目前人们已经认识到细菌生物膜一旦形成则很难完全控制和清除。与其它感染性疾病类似,骨科内植物感染控制的最佳手段是预防,因此如何预防骨科内植物感染生物膜的形成是当前及未来持续的研究热点[9]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