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论著
氨甲环酸静脉联合局部用药减少初次单侧膝关节置换出血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8,12(5) : 671-675.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4X.2018.05.013
摘要
目的

探讨氨甲环酸静脉联合局部用药在初次单侧膝关节置换的减少出血量的临床效果。

方法

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选取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西海岸医疗中心符合标准的初次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切皮前给予氨甲环酸1 g溶于100 ml 5%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并在关闭切口后通过引流管向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20 ml(含氨甲磺酸1 g)。对照组在切皮前给予氨甲环酸1 g溶于100 ml 5%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但在关闭切口后通过引流管向关节腔注射生理盐水20 ml。术后均夹闭引流管闭2 h,术后24 h拔除引流管。分析两组患者的总失血量、置换后引流量、术前和术后第2、3、5天的血红蛋白含量,术后3 h的凝血指标,术后输血人数,术后3个月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人数、有无膝关节感染发生。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实验组的总失血量(t=-5.29,P<0.01)、术后引流量(t=-5.35,P<0.0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血红蛋白的量都有下降,实验组的血红蛋白的含量术后第2天(t=2.19,P<0.05)、第3天(t=2.07,P<0.05)及第5天(t=2.23,P<0.05)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输血率(10%)明显少于对照组的输血率(27%)(χ2=4.356,P<0.05);置换3 h后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包括PT(t=2.19,P<0.05)、APTT(t=-0.78,P<0.05)、TT(t=-1.69,P<0.05)及纤维蛋白原(t=-0.82,P<0.05)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3月随访时间内均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膝关节感染。

结论

氨甲环酸静脉滴注联合关节腔注射能够显著地减少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出血量,减缓血红蛋白的降低,减少对输血的需求,同时不增加血栓的风险。

引用本文: 褚国庆, 刘藜箬, 闫明童, 等.  氨甲环酸静脉联合局部用药减少初次单侧膝关节置换出血 [J/OL] .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8, 12(5) : 671-675.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4X.2018.05.013.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申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辑委员会的观点。

光盘如有质量问题,请向编辑部调换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首选治疗手段。全膝关节置换术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矫正关节畸形,改善关节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手术过程中滑膜的清理、松质骨面的截骨和膝关节周围软组织松解导致的出血量往往较多[1]。有报道,常规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出血量为600~1 550 ml[2,3]。大量失血会延长住院天数,增加经济负担,不利于快速康复。而异体输血存在潜在的危险性,如传播病毒和ABO血型不相容性等[4]。因此,减少患者术后的出血成为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一大问题。研究表明氨甲环酸可减少关节置换术患者出血,降低输血量[5]。但氨甲环酸的给药方式对其术后减少出血量的效果是否相同仍存在争议[6]。本研究选取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关节外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的初次单侧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00例,按照氨甲环酸给药方式的不同随机分成两组,旨在探讨氨甲环酸静脉联合局部与单纯静脉用药后减少出血量的效果。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