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园地
多模式镇痛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效果及影响因素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13(2) : 255-260.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4X.2019.02.023
摘要
目的

探讨多模式镇痛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急性疼痛控制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疼痛管理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骨1科确诊为膝骨关节炎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年龄40~80岁,意识清楚的患者,排除伴有其他疾病引起疼痛和严重的心、肝、肾疾病者后共纳入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于术前24 h用一般资料问卷调查;术后24 h、48 h、72 h分别用疼痛评估尺测量疼痛程度;术后72 h用休斯顿疼痛表调查术后急性疼痛控制状况。疼痛控制状况、疼痛程度、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疼痛年限、镇痛药用药时间、膝关节功能评分及术前心理学资料用(±s)描述,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性别、文化程度、劳动强度、既往疼痛史、软骨损伤程度用百分比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

研究对象均希望术后疼痛控制在轻度范围内;休斯顿疼痛调查表测得术后72 h时的平均疼痛为(3.2±0.8)分,患者急性期仍有中度疼痛;研究对象对控制疼痛教育的满意度较低。有术后急性疼痛的患者与无急性疼痛的患者比较年龄更大(t=7.392,P<0.05)、BMI更大(t=6.214,P<0.05)、镇痛药使用时间更长(t=7.392,P<0.05)、术前活动时疼痛强度更大(t=1.321,P<0.05)、软骨损伤程度更大(χ2=0.519,P<0.05)、疼痛信念与感知(t=2.121,P<0.05)和疼痛灾难化更明显(t=1.103,P<0.05),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显示:BMI、术前活动时疼痛强度、软骨损伤程度和疼痛灾难化能够显著影响术后急性疼痛的控制。

结论

多模式镇痛下TKA术后急性疼痛控制状况有明显好转。患者的BMI、术前活动时疼痛强度、软骨损伤程度和疼痛灾难化能够显著影响术后急性疼痛的控制。

引用本文: 孔维维, 刘帆, 安磊磊, 等.  多模式镇痛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效果及影响因素 [J/OL] .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 13(2) : 255-260.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4X.2019.02.023.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申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辑委员会的观点。

光盘如有质量问题,请向编辑部调换

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治疗膝关节严重疾患、解除关节疼痛、重建关节功能的有效手段,也是骨科手术中疼痛强度最大的手术之一[1]。虽然基于快速康复理念下的多模式镇痛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但术后急性疼痛(acute post-surgical pain,APSP)控制仍不佳,患者常经受着中到重度疼痛[2],主要集中在术后24~72 h。术后急性期疼痛的有效控制有利于患者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减少血栓等并发症的风险,提升患者的满意度[3]。同时,疼痛管理的效果是评定医护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4]。因此,本研究通过调查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骨1科近一年内采用多模式镇痛方法下TKA术后72 h内患者急性疼痛控制情况,分析影响急性疼痛控制的相关因素,旨在为最优多模式镇痛方式和最佳镇痛效果提供理论依据。现介绍如下。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