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新型膝关节运动分析系统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0,14(01) : 78-84.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4X.2020.01.014
摘要

运动分析技术在临床步态分析以及肌骨系统的辅助诊断,功能评估和康复领域已有较多应用。而新型的Opti_Knee膝关节运动分析系统是一种临床操作简便,可移动便携设计,在体无创动态评估膝关节6自由度运动的分析系统,近年来也开始应用于骨科、运动医学、康复等领域。本文从技术原理和临床应用角度出发,对国内外近6年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归纳和总结,回顾了该系统的起源与发展、结构与原理,归纳了在健康人群膝关节功能评估、膝关节运动损伤因素和膝关节疾病临床诊治方面的应用和成果,如步态特征观察、前交叉韧带损伤辅助诊断、膝骨关节炎手术疗效评价和科学指导康复等,总结了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和下一步需要攻克的难题,展望了该系统在运动损伤防治领域应用的未来。

引用本文: 王文锦, 田斐, 李柠薇, 等.  新型膝关节运动分析系统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J/CD] .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20,14 (01): 78-84.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4X.2020.01.014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申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辑委员会的观点。

光盘如有质量问题,请向编辑部调换

不论是青壮年运动健身,还是中老年关节退变,膝关节作为人体主要的负重关节之一,极易引起损伤和功能障碍。膝关节运动功能的全面客观评估对膝关节损伤预防、辅助诊断和临床疗效评价起至关重要的作用[1,2]。现有的临床功能评估或辅助诊断方法,如主观问卷量表、手法检查、CT/MRI等影像设备和关节镜检查等方法对了解病情、认识关节形态和病理结构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但仍然存在静态、非负重功能位、辐射、创伤等不利条件的限制和技术瓶颈。目前国际上有关动态运动评估的设备主要有大型红外运动捕捉系统和双平面荧光透视系统,前者优点是可以捕捉全身多个关节的运动,但对膝关节的运动仅限于三维转动角度的捕捉,不能识别胫骨相对股骨的位移信息[3,4]。后者虽可避免皮肤等软组织误差,能够直接观察骨的运动,被称为业界"金标准",但对环境技术条件要求苛刻,且二者均存在设备价格高昂,操作繁琐,数据处理复杂等难题,因此这两大设备主要用于科研,难以在临床推广应用[5,6]。为此,研究人员开发了Opti_Knee膝关节运动分析系统,能够简便且全面地分析膝关节6自由度运动学,目前在我国骨科、运动医学、康复等领域已获得初步推广性应用,不仅有助于临床常规检查、损伤评估,同时为进一步分析损伤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7,8,9]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