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论著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治疗期间并发多形红斑型药疹分析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2019,13(06) : 501-505.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58.2019.06.008
摘要
目的

研究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治疗期间并发多形红斑型药疹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

方法

收集2014年3月至2018年3月于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接受治疗期间并发多形红斑型药疹的12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症状、体征,并回顾性分析其血常规、心电图、肾功能以及心肌酶等资料。给予患者抗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相关治疗,观察疗效以及预后。

结果

12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均出现全身弥漫性红斑、斑丘疹[120(100.00%)],显著高于黏膜受累[117(97.50%)](χ2 = 3.421、P = 0.046)、发热[69(57.50%)](χ2 = 64.762、P < 0.001)、头痛[107(89.17%)](χ2 = 13.744、P < 0.001)、关节痛[94(78.33%)](χ2 = 29.159、P < 0.001)和肌肉酸痛[88(73.33%)](χ2 = 36.923、P < 0.001)患儿例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2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实验室指标: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嗜酸性粒细胞升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谷氨酰转肽酶升高、总蛋白升高、白蛋白升高、直接胆红素升高、胆碱酯酶升高、尿酸升高、肌酐升高、尿素氮升高、心电图异常和肌酸激酶升高例数分别为63例(52.50%)、46例(38.33%)、12例(10.00%)、53例(44.17%)、17例(14.17%)、30例(25.00%)、7例(5.83%)、24例(20.00%)、9例(7.50%)、23例(19.17%)、18例(15.00%)、21例(17.50%)、10例(8.33%)和11例(9.17%)。69例发热患儿于3~7 d内体温恢复正常;120例患儿3~7 d内皮损明显消退,水疱干涸;入组120例患儿的疗程最短7 d,最长51 d,平均17 d,其中1例患者因基础疾病较重,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结论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治疗期间应尽量预防多形红斑型药疹的发生,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停药,予以地塞米松等针对性干预,有效控制病情,以保证用药安全。

引用本文: 洪友明, 常佳军, 莫慧超.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治疗期间并发多形红斑型药疹分析 [J/CD] .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9,13 (06): 501-505.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58.2019.06.008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申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辑委员会的观点。

本刊为电子杂志,以光盘形式出版。本册应读者需求按需印刷,随光盘免费赠阅,光盘如有质量问题,请向编辑部调换

多形红斑型药疹属于皮肤科临床常见疾病之一,目前其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有研究者认为可能和表皮解毒系统缺陷和(或)免疫复合物依赖等有关[1]。近年来,多形红斑型药疹的发病率正呈逐年升高趋势,且病情普遍较重,可能和人们身体稍有不适便自行购药、使用伪劣药品以及抗菌药物滥用有关[2]。相关研究表明,药疹是导致皮肤科住院患者中死亡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多形红斑型药疹所致死亡人数约占所有药疹死亡患者1/2,因此如何有效防治多形红斑型药疹尤为重要,亦是目前皮肤科医务工作者以及患者共同关注的热点[3]。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由肺炎支原体引起,发病缓慢,患者普遍伴咳嗽、乏力、发热等症状,肺部体征多不明显,临床往往采用抗菌药物予以治疗[4]。然而,随着抗菌药物应用日益广泛以及治疗时间延长,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多形红斑型药疹的发生风险。鉴于此,本研究分析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治疗期间并发多形红斑型药疹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旨在为多形红斑型药疹的防治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