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流体力学分析说话瓣膜对下颌骨缺损重建患者气管切开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2018,12(4) : 227-233.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66.2018.04.005
摘要
目的

运用流体力学的方法,研究佩戴说话瓣膜(SV)对围术期气管切开下颌骨缺损重建患者误吸、口腔分泌物、嗅觉及发音的影响。

方法

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入组的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瓣膜组及对照组。瓣膜组予术后第2天佩戴SV,对照组不予佩戴SV,观察患者误吸、口腔分泌物、嗅觉、发音情况。吞咽功能采用染色实验,口腔分泌物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患者能正确回答易挥发分子的气味即嗅觉功能阳性,能进行简单的言语交流即发音功能阳性。采用锥形束CT(CBCT)扫描,Mimics和Gambit、Fluent软件,三维重建两组患者气道模型和气道流场,应用SPSS 23.0软件对比分析两组间术前、术后咽腔及声门下腔压力的变化,数据结果以中位数(25%值,75%值)表示。

结果

两组相比,瓣膜组4例均改善误吸、嗅觉及发音,口腔分泌物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前、术后声门下压分别为101 327.00 Pa(101 326.25,101 327.75)、101 270.00 Pa(101 269.25,101 270.75);瓣膜组佩戴SV后恢复声门下气压,术前、术后声门下压均为101 327.00 Pa(101 326.25,101 327.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围术期气管切开患者佩戴SV能够减少误吸风险,改善嗅觉功能,此外,恢复患者言语交流能力,缓解患者围术期焦虑,有利于患者顺利度过围术期。因此,下颌骨缺损血管化腓骨复合组织瓣修复重建患者气管切开后运用SV值得推广运用。

引用本文: 郑燕娜, 梁玉洁, 杨乐, 等.  流体力学分析说话瓣膜对下颌骨缺损重建患者气管切开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J/OL] .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2018, 12(4) : 227-233.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66.2018.04.005.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申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辑委员会的观点。

光盘如有质量问题,请向编辑部调换

随着整复外科、显微外科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中的应用与发展,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手术治疗方式出现了新的变化,主张在彻底切除肿瘤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恢复颌面部的形态与功能,即在手术广泛组织切除后行组织缺损的皮瓣修复。但是,由于术后改变呼吸道周围的正常组织结构及术后软组织水肿,呼吸道可出现狭窄,严重者可因窒息而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在围术期给予气管切开可预防呼吸道狭窄或梗阻的发生,特别是晚期恶性肿瘤的救治外科手术更加依赖气管切开术来保障手术的安全及术后的顺利康复。气管切开术常常保证口腔颌面外科疾病患者术后有一个有效的呼吸通道,一定程度上维持血氧饱和度稳定[1]。然而,气管切开术后会对呼吸道及吞咽功能产生一系列变化,例如气道与外界直接相通、呼吸道阻力改变、声门下气压的消失、有效的咳嗽反射减弱、肌肉敏感性降低;患者常表现出无法说话、误吸明显、口腔分泌物增多、嗅觉丧失等症状。话话瓣膜(speaking valve,SV)是一个单向通气阀的装置,衔接在气管套管口处,吸气时瓣膜打开气流进入气道,吸气结束时瓣膜自动关闭;呼气时气流从气管间隙通过声带呼出气道,自口鼻排出,气流不再从瓣膜排出,用于改善吞咽和说话功能[2]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