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伴有或不伴有食管黏膜损伤与食管上、下括约肌压力相关性研究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13(1) : 32-35.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2X.2019.01.009
摘要
目的

研究伴或不伴食管黏膜损伤的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患者在食管动力方面的差异。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就诊的有反酸、烧心、胸痛等症状的患者,24 h食管pH监测Demeester积分≥14.72分,根据内镜检查结果分为糜烂性反流病(ERD)组和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组,比较2组患者食管动力学指标的变化。

结果

NERD组与ERD组UESP平均值数值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8)。其余指标UESRP平均值、LESP最小值、LESP平均值、LESRP平均值、LESRP最大值、DCI中NERD组均高于ER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NERD组平均年龄明显小于ER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NERD组患者身高较ERD组偏低,体重较轻,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也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

结论

随着年龄的增大或BMI的增加,可能增加GERD患者食管黏膜损伤的风险。此外,糜烂性反流病患者较非糜烂性反流病的上、下食管括约肌动力障碍更严重。

引用本文: 王健, 史以超, 赵会君, 等.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伴有或不伴有食管黏膜损伤与食管上、下括约肌压力相关性研究 [J/OL] .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 13(1) : 32-35.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2X.2019.01.009.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申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辑委员会的观点。

本刊为电子杂志,以光盘形式出版。本册应读者需求按需印刷,随光盘免费赠阅,光盘如有质量问题,请向编辑部调换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系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1]。GERD患者典型表现有反酸、烧心等症状,此外患者还可表现为上腹痛、嗳气、腹胀、早饱等症状[2]。欧美国家GERD发病率约15%左右[3];亚洲地区患病率相对较低,约5%左右[4],但近年来GERD的发病率逐年上升。2016年更新的亚太地区胃食管反流病管理的专家共识意见将GERD分为2类:糜烂性反流病(erosive reflux disease,ERD)、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NERD)[1]。GERD发生的机制包括:食管下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异常、一过性LES松弛、食管裂孔疝、胃食管交界部松弛增宽、酸袋、肥胖、食管清除延迟、胃排空障碍等。食管动力障碍被认为是其发病机制中一个重要环节,在GERD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5]。本研究回顾了解放军总医院经pH监测确诊GERD的患者,同时行高分辨率食管测压(high-resolution manometry,HRM)、胃镜检查,以期了解GERD患者伴有或不伴有食管损伤在食管动力特征的差异,为GERD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提供更多资料,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