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改良三针法回肠末端预防性造口手术技巧的应用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0,14(1) : 39-41.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46.2020.01.013
摘要
目的

评价三针法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术的应用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13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行末端回肠预造口的患者资料,造口方式采用改良三针法固定造口,即一侧腹直肌前后鞘缝合1针,再连针带线穿过肠系膜无血管区,然后在另一侧腹直肌前后鞘再缝合1针,出针后将缝线再由无血管区穿回对侧,收紧缝线;再将造口远近端肠管各固定1针于腹直肌前后鞘。继而开放造瘘口,并将造口肠管全层与皮肤间断缝合。

结果

1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39.62±47.01)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56.15±32.54) ml,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造口皮肤黏膜分离,保守治疗后好转。其余患者均未发生造口黏膜与皮肤分离、造口塌陷、造口脱垂、造瘘口肠管坏死、狭窄、感染等并发症。

结论

本术式操作简便、易于掌握,手术耗时相对减少,术后并发症少,便于还纳,进一步改进了回肠末端预防性造口的手术方式,一般情况良好,具有安全性和可行性。

引用本文: 王杰, 沈凯文, 汤东, 等.  改良三针法回肠末端预防性造口手术技巧的应用 [J/CD] .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2020,14 (1): 39-41.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46.2020.01.013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申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辑委员会的观点。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包括微创技术的改进、吻合器的使用、局部进展期肿瘤术前新辅助化疗的应用,直肠癌低位保肛手术受到越来越多的胃肠外科医生的青睐,但术后吻合口漏仍然是主要并发症之一。有研究表明,在保肛手术的基础上施行预防性造口术,可以减轻术后吻合口漏的严重程度,降低再手术率[1,2]。但是传统的回肠末端造口术手术方式繁琐,缝合耗时较长。我院自2018年4月开始对回肠造口术进行改进,采用改良三针法回肠末端预防性造口,报道如下: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