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16排移动CT脑灌注成像的初步结果报告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18,08(1) : 29-32. DOI: 10.3877/cma.j.issn.2095-123X.2018.01.007
摘要
目的

应用16排移动CT建立一种脑灌注成像(CTPI)的新方法,评定该扫描仪CTPI成像的可行性和初步应用效果。

方法

筛选经CT或MRI扫描确定有脑缺血性卒中改变的6例受检者。先经肘静脉高压团注非离子型造影剂100 mL,注射速度2.3 mL/s。应用16排移动CT对确定的感兴趣区行连续动态扫描CTPI成像,扫描条件为扫描管电压120 kV,管电流8 mA,层厚1.1 mm,层间距4.4 mm。采用高级影像处理软件Anythink及去卷积法算法,分别计算病侧感兴趣区和健康侧相对应区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

结果

16排移动CT进行连续动态扫描CTPI检查的成像效果及图像质量符合临床诊断标准。6例受检者CTPI检测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发现,病侧感兴趣区的CBF(25.226±6.458)mL·100 g-1·min-1、CBV(2.756±0.734)mL/100 g、MTT(3.365±1.450)s和TTP(22.314±4.884)s与健康侧相对应区的CBF(29.672±8.879)mL·100 g-1·min-1、CBV(3.714±0.401)mL/100 g、MTT(1.730±0.807)s及TTP(22.424±5.395)s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成功建立了16排移动CTPI检查新方法,成像性能良好,CTPI检测计算数据可靠。

引用本文: 张志强, 王振方, 王海峰, 等.  16排移动CT脑灌注成像的初步结果报告 [J/OL] .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18, 08(1) : 29-32. DOI: 10.3877/cma.j.issn.2095-123X.2018.01.007.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申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辑委员会的观点。

光盘如有质量问题,请向编辑部调换

脑卒中包括出血性(约占20%)和缺血性(约占80%),CT检查可以区分是出血性卒中或缺血性卒中。但是,大部分缺血性卒中患者在发病6 h内经CT平扫或增强扫描常表现正常或不典型而导致误诊或漏诊[1,2,3]。CT脑灌注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 imaging,CTPI)是通过静脉快速团注对比剂,对脑的缺血区层面进行连续动态扫描,从而获得该区域时间—密度曲线,利用相关数学模型,计算出各种灌注参数值,量化反映缺血区脑组织血流灌注量的改变,并采取干预措施及时恢复正常血供,有助于防止脑梗死发生,减轻脑梗死半暗带区的继发性损害[4,5]。本文报告首次采用16排移动CT建立一种脑灌注成像检查的新方法,并验证其可行性。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