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医学
钛夹预防消化内镜术后并发症的Meta分析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 2018,08(4) : 158-162. DOI: 10.3877/cma.j.issn.2095-2015.2018.04.004
摘要
目的

评价使用钛夹关闭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等术后创面减少术后迟发性出血以及促进创面愈合的有效性。

方法

计算机检索2017年10月之前PubMed、EMBASE、Cochrance library三个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有关钛夹关闭EMR、ESD术后创面的文献,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将最终入选的文献应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分析数据。

结果

最终6篇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纳入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钛夹关闭创面不能减少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发生率(OR=0.43,95% CI:0.14~1.29,P=0.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然而创面关闭可以促进创面愈合(OR=-1.18,95% CI:-1.77~-0.6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钛夹关闭创面不能减少EMR、ESD等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发生,但可能促进医源性创面的愈合。

引用本文: 袁明亮, 季万胜, 董静武, 等.  钛夹预防消化内镜术后并发症的Meta分析 [J/OL] .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 2018, 08(4) : 158-162. DOI: 10.3877/cma.j.issn.2095-2015.2018.04.004.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申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辑委员会的观点。

本刊为电子杂志,以光盘形式出版。本册应读者需求按需印刷,随光盘免费赠阅,光盘如有质量问题,请向编辑部调换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以及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已成为食管、胃、十二指肠及结直肠早癌、息肉等的主要治疗方法。相比于EMR,ESD技术不受病灶面积大小的影响,且能够整块切除病灶,这同时为病理诊断提供便利[1,2,3,4,5,6]。但ESD相对于EMR操作难度较高,并发症如出血、穿孔等发病率较高[7]。术后出血是内镜下治疗常见且较严重的并发症为之一。胃及结直肠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病率分别约为5.5%和2.2%[8,9]。术后使大面积的手术创面暴露于各种刺激,如:食物、药物以及胃肠蠕动的刺激,使得黏膜创面难以愈合甚至穿孔、溃疡形成等。钛夹是现阶段较常见的关闭术后创面的器材。Choi等[10]研究发现,预防性使用钛夹关闭术后创面可减少术后出血,然而有些研究结果显示:预防性使用钛夹关闭创面不能后减少术后出血[11]。关于内镜下治疗后创面是否需要关闭仍存在争议。但未检索到国内外有关钛夹关闭创面预防术后并发症的Meta分析报道。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方法,结合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旨在分析胃肠黏膜病变经内镜治疗后预防性应用钛夹关闭创面能否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