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肝炎肝移植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2015,04(5) : 306-310. DOI: 10.3877/cma.j.issn.2095-3232.2015.05.012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肝炎肝移植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方法

本前瞻性研究对象为2012年6月至2014年4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的32例重症肝炎患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其中肠内营养组14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2±9)岁。肠外营养组16例,男14例,女2例;平均年龄(44±10)岁。肠内营养组术后1 d经胃空肠管注入温水、乳果糖,术后2 d开始使用肠内营养混悬液,并逐渐加量至1 000 ml/d,同时逐步减少肠外营养;肠外营养组术后即给予肠外营养,两组均待肠道功能完全恢复后开始正常饮食。分别于术前、术后1、10 d抽取静脉血检测两组患者肝肾功能。观察患者术后2周内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肝肾功能及感染发生情况。两组观察指标比较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率的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

结果

肠内营养组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6.1±1.4)d,明显短于肠外营养组的(10.6±3.8)d(t=-4.21,P<0.05)。肠内营养组患者术后10 d的ALT、AST、TB、前白蛋白、尿素氮(BUN)中位数分别为106(50~163) U/L、62(27~135) U/L、67(35~116) μmol/L、201(105~389) mg/L、12.5(6.4~18.8)mmol/L,与肠外营养组的276(46~716)U/L、119(33~447)U/L、131(89~391)μmol/L、162(103~238)mg/L、26.1(12.9~37.6)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6,-3.15,-4.01,2.93,-3.79;P<0.05)。术后2周内肠内营养组感染发生率为43%(6/14),明显低于肠外营养组的69%(11/16) (P<0.05)。

结论

与肠外营养相比,肝移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改善肝肾功能和营养状态,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有利于术后恢复。

引用本文: 刘剑戎, 许世磊, 安玉玲, 等.  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肝炎肝移植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J/OL] .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2015, 04(5) : 306-310. DOI: 10.3877/cma.j.issn.2095-3232.2015.05.012.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申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辑委员会的观点。

光盘如有质量问题,请向编辑部调换

肝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肝病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由于重症肝炎肝移植患者术前多伴有胃肠道功能障碍、营养障碍,且经历术中无肝期、手术操作及术后大量抗生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类药物的应用,术后更易出现或加重胃肠道功能障碍,表现为代谢紊乱、合成代谢下降、分解代谢增加、肠道菌群移位等,从而加重患者术后营养不良、内源性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1,2]。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不仅能较好地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还能维持肠道功能的完整性,降低肠黏膜屏障的通透性,防止肠源性感染,从而改善患者预后[3,4]。然而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肝炎肝移植术后恢复中的作用仍存在争议。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