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捆绑式胰胃吻合术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调查的初步报告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2017,6(3) : 172-176. DOI: 10.3877/cma.j.issn.2095-3232.2017.03.006
摘要
目的

探讨捆绑式胰胃吻合术(BPG)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5年8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行BPG的20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23~79岁,中位年龄57岁。17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行胰腺中段切除术。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采用汉化的健康调查量表(SF-36)对BPG患者术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进行随访调查。将BPG术患者术后6、12个月SF-36健康调查数据分别和健康人群数据进行比较。两组SF-36评分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

BPG患者术后6个月时的生理职能、生活功能、情感职能评分分别为(44±43)、(71±22)、(43±42)分,明显低于健康人群的(81±34)、(83±18)、(84±32)分(t=-3.843,-2.480,-4.370;P<0.05)。BPG患者术后12个月时的生理职能、情感职能评分分别为(54±18)、(54±24)分,明显低于健康人群的(81±34)、(84±32)分(t=-2.438,-2.374;P<0.05);而总体健康、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活力、生活功能和精神健康评分与健康人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BPG患者术后6个月时生理职能、生活功能和情感职能有一定的改变,术后12个月患者生活质量可趋于正常化,但生理职能和情感职能仍有一定影响,应加强心理方面宣教。

引用本文: 王亮, 金星, 于源泉, 等.  捆绑式胰胃吻合术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调查的初步报告 [J/CD] .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2017,6 (3): 172-176. DOI: 10.3877/cma.j.issn.2095-3232.2017.03.006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申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辑委员会的观点。

光盘如有质量问题,请向编辑部调换

自1909年Walter Kausch首次完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以来,该手术在临床上广为开展。胰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主要并发症,其发生率高达8%~25%,胰瘘能导致腹腔脓肿和出血,是引起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2]。随着手术技术和围手术期管理的不断进步,在一些规模较大的胰腺中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死亡率则低于5%,主要归功于胰腺消化道重建方式的改进[3]。1996年,彭淑牖教授创建了捆绑式胰肠吻合术(binding pancreaticojejunostomy,BPJ),目前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4,5]。2008年,彭淑牖教授重新设计了捆绑式胰胃吻合术(binding pancreaticogastrostomy,BPG),应用效果良好[6,7,8]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