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转换控制多电极射频消融治疗肝肿瘤的疗效评价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2019,08(3) : 234-237. DOI: 10.3877/cma.j.issn.2095-3232.2019.03.013
摘要
目的

探讨转换控制多电极射频消融(RFA)在肝肿瘤治疗中的安全性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转换控制多电极RFA治疗的21例肝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4例;年龄31~85岁,中位年龄56岁。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在超声引导下根据术前模拟将多电极射频针穿刺至肿瘤边界,确认肿瘤边界均在射频针消融范围内后进行肿瘤消融。术后1个月复查超声、增强CT/MRI评价消融效果。观察术后并发症及肿瘤进展情况。

结果

本组21例患者共计26个病灶,术后1个月复查共有4个肿瘤边缘残留,完全消融率达85%。其中直径<3 cm病灶完全消融率100%(5/5),直径≥3 cm病灶为81%(17/21)。术后轻度皮肤灼伤2例,一过性肌红蛋白尿及术后急性肾损伤1例,梗阻性黄疸1例,均对症治愈。随访时间14(4~22)个月,随访期间肿瘤复发4例。

结论

转换控制多电极RFA系统通过提前布针构建针阵可将肿瘤完全含括在消融范围内,有效避免再次穿刺布针时的信号干扰及可能的穿刺针道转移,消融效果好,对于直径较大且不宜手术切除肝肿瘤时更具优势。

引用本文: 赵坤, 赵永福, 李功权, 等.  转换控制多电极射频消融治疗肝肿瘤的疗效评价 [J/OL] .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2019, 08(3) : 234-237. DOI: 10.3877/cma.j.issn.2095-3232.2019.03.013.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申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辑委员会的观点。

光盘如有质量问题,请向编辑部调换

射频消融(RFA)在治疗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肝血管瘤等肝肿瘤中具有效果确切、微创、疗程短、花费低、重复性好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2,3]。早期肝肿瘤RFA一般采用带有子针释放功能的伞状射频针,但这种射频针会引起子针释放相关并发症。有文献报道子针释放有可能引起膈肌损伤、心包填塞、胆囊穿孔、十二指肠穿孔等并发症[4,5,6]。随着技术的发展,近年来直线型射频针应用越来越多,这种射频针可以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有效地降低子针释放的风险。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