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Kimura法微创保脾胰体尾切除术在胰腺良性和低度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2019,08(3) : 202-206. DOI: 10.3877/cma.j.issn.2095-3232.2019.03.006
摘要
目的

研究Kimura法微创保脾胰体尾切除术在胰腺良性和低度恶性肿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7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行Kimura法微创胰体尾切除术的68例胰腺良性和低度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7例,女41例;年龄14~82岁,中位年龄52岁。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机器人组和腹腔镜组,根据有无保留脾脏,每组进一步分为保脾组和切脾组。分别比较保脾组和切脾组,腹腔镜组和机器人组的手术近期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

结果

68例均采用Kimura法胰体尾切除术,保脾成功率74%(50/68),其中机器人组保脾成功率73%(16/22),腹腔镜组74%(34/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5,P>0.0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52±9)min、(113±23)ml,明显少于机器人组的(238±22)min、(286±71)ml (t=-3.65,-2.95;P<0.05)。无围手术期死亡。在胰瘘发生率、术后腹腔内感染等方面,腹腔镜组与机器人组、保脾组与切脾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胰腺良性和低度恶性肿瘤患者行Kimura法微创保脾胰体尾切除术安全、可行。腹腔镜和机器人手术保脾成功率相当,但腹腔镜手术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腹腔镜手术可作为首选。

引用本文: 梁贇, 蔡志伟, 姜翀弋, 等.  Kimura法微创保脾胰体尾切除术在胰腺良性和低度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 [J/OL] .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2019, 08(3) : 202-206. DOI: 10.3877/cma.j.issn.2095-3232.2019.03.006.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申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辑委员会的观点。

光盘如有质量问题,请向编辑部调换

1994年Cuschieri等[1]报道了世界第一例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10年后Melvin等[2]完成了第一例机器人辅助胰体尾切除术。随着微创技术的飞速发展,微创胰腺手术的安全性已得到世界的广泛认可。目前机器人和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已成为胰腺良性和低度恶性肿瘤外科治疗的常用术式。常用的胰体尾切除术式有两种:联合脾脏切除和保脾胰体尾切除术。由于脾脏解剖学位置临近胰腺,脾血管与胰腺关系密切,传统的胰体尾切除术通常联合脾脏切除。然而,文献报道联合脾脏切除会增加患者一系列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脾切除术后凶险性感染(overwhelming post-splenectomy infection,OPSI),血小板升高引起的高凝状态、血栓形成以及血液系统、肺、卵巢恶性肿瘤等[3,4]。为减少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对于胰腺良性和低度恶性肿瘤建议行保脾胰体尾切除术。回顾既往文献,微创保脾胰体尾切除术难度大,与联合脾脏切除相比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多,但住院时间更短、并发症更少,仍是值得尝试的[5,6]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