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研究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肝星状细胞的接触调节作用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2020,09(01) : 83-86. DOI: 10.3877/cma.j.issn.2095-3232.2020.01.018
摘要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对肝星状细胞(HSC)的直接接触调节作用。

方法

建立HSC及BMSC共培养系(共培养组),共培养72 h后通过流式细胞术分离细胞,采用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共培养组HSC中Notch通路相关受体(Notch1、Notch2、Notch3及Notch4)及BMSC中Notch相关配体(Dll1,Dll3,Dll4,Jag1及Jag2)的表达情况,以单独培养HSC及BMSC为对照组。两组蛋白表达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

共培养组中Notch1表达量为1.85±0.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98±0.25(t=4.235,P<0.05);而Notch3表达为0.40±0.1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0±0.08(t=-7.971,P<0.05);Notch相关配体Jag1表达为2.03±0.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99±0.13(t=6.386,P<0.05)。

结论

BMSC可能通过Jag1结合Noch1以直接接触机制调控HSC。

引用本文: 木斯他巴·买买提热依木, 陈景耀, 林楠, 等.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肝星状细胞的接触调节作用 [J/CD] .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2020,09 (01): 83-86. DOI: 10.3877/cma.j.issn.2095-3232.2020.01.018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申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辑委员会的观点。

光盘如有质量问题,请向编辑部调换

肝纤维化是一种微循环、血管解剖学和肝脏结构被损坏,并伴有纤维化再生、纤维结节改变的肝病,同时也是机体各种慢性肝损伤的一种修复反应。肝纤维化与细胞外基质的过度积累有密切关系,而肝脏的细胞外基质主要来自于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1,2,3]。HSC的激活和增生被认为是肝纤维化发生、进展的中心环节,当肝脏受损时,HSC可被激活并分泌、合成多种细胞外基质参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4]。研究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可通过影响多条代谢途径抑制HSC的激活[5,6,7]。本课题组前期实验研究已证实体外间充质干细胞(MSC)可通过直接接触途径调控HSC的增殖,并证实两者之间存在激活的Notch信号通路[8]。本实验目的在于进一步研究BMSC如何通过直接接触途径调节HSC。我们通过建立HSC及BMSC共培养系,检测BMSC中Notch配体、HSC中Notch受体表达水平的改变,初步探讨BMSC如何通过直接接触途径调节HSC。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