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套袖式吻合技术在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20,09(01) : 41-45. DOI: 10.3877/cma.j.issn.2095-3224.2020.01.009
摘要
目的

探讨套袖式吻合技术在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近期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2018年4月至2019年2月采用套袖式吻合技术完成的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并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特征、手术和术后恢复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术后肛门功能等资料。

结果

共有40例患者成功完成应用套袖式吻合技术的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2例患者术中因结肠残端血供较差行预防性回肠造口,其中21例(52.5%)患者术前行新辅助治疗,肿瘤距肛缘中位距离为4 cm,中位手术时间为166.5 min,中位术中出血量为20.0 mL。肿瘤中位长径为2.5 cm,中位近端切缘长度为10.3 cm,中位远端切缘长度为1.0 cm,中位淋巴结检出数目为13.10枚。患者术后中位下地时间、进食时间、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9.0 h、12.5 h、20.5 h和6.0 d,中位住院费用为47 646.0元。随访过程中,结肠残端回缩入盆腔的中位时间为12.0 d,其中4例(10%)患者术后出现吻合口漏,行临时性肠造口手术后逐渐好转,1例(2.5%)患者术后出现结肠残端出血,4例(10%)患者术后出现肛周粪水性皮炎,2例(5%)患者术后出现肛周疼痛,均予对症止处理后好转。术后3个月采用低前切除综合征(LARS)评分量表评估肛门功能,其中,8例(20%)无LARS,23例(57.5%)轻度LARS,9例(22.5%)重度LARS。随访期间无患者肿瘤复发或者转移。

结论

应用套袖式吻合技术的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安全可行,避免了常规预防性造口,近期疗效较为满意,其远期疗效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引用本文: 苏昊, 包满都拉, 罗寿, 等.  套袖式吻合技术在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 [J/CD] .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2020,09 (01): 41-45. DOI: 10.3877/cma.j.issn.2095-3224.2020.01.009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结直肠癌发病率逐年升高,已位居全球恶性肿瘤的第4位[1],在我国直肠癌更为多见,而且我国低位、超低位直肠癌占全部直肠癌的70.0%~80.0%[2]。随着直肠癌生物学规律的深入研究以及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进,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成为可能,尤其是腹腔镜技术使得盆腔内直肠周围的筋膜和神经等精细结构得到更准确的视野暴露,为保肛提供了更多的机会[3,4]。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ISR)、经肛门结肠肛管吻合术(Parks手术)、直肠超低位前切除术(low anterior resection,LAR)等是目前主流的保肛术式[5,6,7],但也存在着不同的优势和缺陷,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仍然是我国结直肠外科医生面临的挑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团队在借鉴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自2018年4月起创新性地开展了一种新的吻合方式,应用于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命名为套袖式吻合。该方式操作简便,常规不行预防性造口,近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