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经验
对穴"气海""三阴交"临床应用举隅
中华针灸电子杂志, 2018,7(2) : 69-71. DOI: 10.3877/cma.j.issn.2095-3240.2018.02.009
引用本文: 李冰融, 袁龙, 徐斯伟, 等.  对穴"气海""三阴交"临床应用举隅 [J/CD] . 中华针灸电子杂志,2018,7 (2): 69-71. DOI: 10.3877/cma.j.issn.2095-3240.2018.02.009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申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辑委员会的观点。

本刊为电子杂志,以光盘形式出版。本册应读者需求按需印刷,随光盘免费赠阅,光盘如有质量问题,请向编辑部调换

"对穴"是指两个主治功能相关的腧穴在经络学说的指导下配合使用,施以相同或不同的治疗手法,发挥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的治疗作用,使得疗效比单独使用其中1个腧穴有所增加,这样配合使用的两个穴位称为"对穴"[1]。对穴理论最早出自《黄帝内经》,如《灵枢·官针》载:"偶刺者,……一刺前、一刺后,以治心痹,刺此者,傍针之也[2]。"其实质为腹背俞募配穴法,为对穴理论奠定基础。明代针灸学家高武编著的《百证赋》记载大量对穴配伍治疗疾病的内容[3]。《针灸大成》问世后,对穴配穴理论发展成为建立在丰富临床实践基础上的系统理论,而现代临床针灸处方的组成则是建立在对穴理论的基础上,由简到繁配穴组方的过程。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