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基于正交设计针刺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优化方案研究
中华针灸电子杂志, 2018,07(3) : 93-99. DOI: 10.3877/cma.j.issn.2095-3240.2018.03.002
摘要
目的

筛选针刺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优化方案。

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上海浦东新区中医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针灸科或康复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的中风后SHS受试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9组,每组10例。按正交设计方案设立SHS治疗的4个因素穴位配伍(A)、留针时间(B)、频次(C)、疗程(D)及3个常见水平。选取有代表性的9种治疗方案:(1)头皮针配阳经穴,留针10 min,隔日1次,疗程2周;(2)头皮针配阳经穴,留针20 min,每日1次,疗程4周;(3)头皮针配阳经穴,留针30 min,每日2次,疗程8周;(4)头皮针配阴经穴,留针10 min,每日1次,疗程8周;(5)头皮针配阴经穴,留针20 min,每日2次,疗程2周;(6)头皮针配阴经穴,留针30 min,治疗隔日1次,疗程4周;(7)头皮针配阴、阳经穴,留针10 min,每日2次,疗程4周;(8)头皮针配阴、阳经穴,留针20 min,隔日1次,疗程8周;(9)头皮针配阴、阳经穴,留针30 min,每日1次,疗程2周。对9组受试者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改良的Barthel(BI)指数评分的变化,从而对中风后SHS患者针刺治疗方案进行优选。基线资料采用方差分析及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VAS评分、FMA评分、BI评分比较资料采用正交设计极差分析及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9组中风后SHS受试者治疗前年龄、病程,VAS评分、FMA评分、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VAS评分的改善方面,A、C、D为显著因素(F=7.382、3.742、15.775,P均<0.05),最优方案为头皮针+阳、阴经穴,隔日1次,留针20 min,疗程8周。对FMA评分的改善方面,A、B、D为极显著因素(F=5.629、11.006、32.305,P均<0.01),最优方案为头皮针+阳、阴经穴,隔日1次,留针20 min,疗程4周。对于BI评分的改善方面,B、D为极显著因素(F=6.269、19.919,P均<0.01),最优方案为头皮针+阳、阴经穴,隔日1次,留针20 min,疗程4周。根据临床经验可知,治疗时间长则疗效更佳。

结论

选取头皮针加阳、阴经穴,留针20 min,隔日1次,治疗8周,为针刺治疗中风后SHS的优选方案,能有效减轻患肢的疼痛程度,改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活动能力。

引用本文: 黄奏琴, 裴建, 宋燕文, 等.  基于正交设计针刺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优化方案研究 [J/OL] . 中华针灸电子杂志, 2018, 07(3) : 93-99. DOI: 10.3877/cma.j.issn.2095-3240.2018.03.002.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申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辑委员会的观点。

本刊为电子杂志,以光盘形式出版。本册应读者需求按需印刷,随光盘免费赠阅,光盘如有质量问题,请向编辑部调换

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是中风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发病率高达70%,临床主要表现为偏瘫侧肩痛、手肿及被动活动疼痛加剧,严重影响偏瘫肢体功能[1,2],如不及时治疗,将导致肩和手指的永久性畸形,造成患者丧失自理能力、降低生存质量的同时,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因此SHS的防治研究意义重大。针刺治疗SHS的疗效已被诸多研究证实,但具体治疗方案存在较大差异,诸多研究证实穴位配伍、留针时间、治疗频次、疗程等量学要素是影响针刺临床疗效的重要环节[3,4,5,6,7]。本研究使用正交设计可最大限度地减少试验误差,有效地筛选出针刺治疗中风后SHS的临床优化方案。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