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学研究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部血管狭窄的诊断及介入治疗
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 2014,02(1) : 17-23. DOI: 10.3877/cma.j.issn.2095-655X.2014.01.003
摘要
目的

探讨山西长治地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部血管狭窄的诊断及介入治疗情况。

方法

对山西长治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所有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先采用非创伤性检查筛查出颈部血管狭窄患者,征得患者同意后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颈部血管狭窄符合介入治疗指征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患者最终是否接受介入治疗分为介入治疗组及非介入治疗组(对照组)。分别于出院后3、6个月,1、2年进行随访,了解疾病复发情况,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进行评分(MRS)以评估患者生存质量,并比较两组患者差异。

结果

共筛查出可疑颈部血管狭窄患者72例,DSA造影显示:颅外颈内动脉狭窄31例,椎动脉狭窄14例,锁骨下动脉狭窄13例;颅内颈内动脉系统狭窄10例,颅内椎基底动脉系统狭窄17例;其中多发狭窄25例。36例颅外颈部血管狭窄符合介入治疗适应证,其中16例接受介入治疗(治疗组),20例未接受介入治疗(对照组)。在所有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中,接受颅外颈部血管支架置入术者15例,接受球囊扩张术者1例,介入治疗成功率100%,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复发次数明显减少(χ2=8.23,P=0.004),生存状态更好(χ2=8.22,P=0.004)。

结论

山西长治地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动脉狭窄前循环脑梗死的血管病变,以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为主;后循环脑梗死的颅外血管病变,以椎动脉起始部位狭窄为主,其次是锁骨下动脉起始部狭窄致锁骨下动脉盗血,另外后循环脑梗死的血管病变中颅内椎动脉狭窄也不少见。

引用本文: 赵丽丽, 程小军, 陈珩, 等.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部血管狭窄的诊断及介入治疗 [J/OL] . 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 2014, 02(1) : 17-23. DOI: 10.3877/cma.j.issn.2095-655X.2014.01.003.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申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辑委员会的观点。

本册为光盘导读,随光盘赠送,如有质量问题,请向编辑部调换

据国家卒中登记(China National Stroke Registry,CNSR)[1,2,3]研究显示,到院脑卒中患者中30%属于卒中复发,1年卒中累计复发率为11%~13%。目前,我国的幸存脑卒中患者大约为600万至700万,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75%~85%。卒中的高复发率、高致残率及高死亡率致脑卒中二级预防成为目前当务之急。有研究已经证实,颈动脉狭窄是卒中最大的危险因素,文献报道23%脑梗死归因于颈动脉病变,颈动脉狭窄同侧脑梗死的发病率高达90%~95%,颈动脉狭窄>70%的患者年卒中率可高达13%[4,5],同时颈内动脉狭窄是进行性卒中的重要因素。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价值已经得到肯定,并作为颈动脉狭窄治疗的金标准,但设备要求高,短期内尚不能大量开展。近年研究证明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可以作为解决颈动脉狭窄新的微创方案[6]。2008年1月始本课题组在山西长治地区率先开展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血管介入诊治,旨在研究该地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诊断及介入治疗状况。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