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研究
仿生组织工程软骨修复关节软骨损伤的效果及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方法检测价值分析
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 2020,06(02) : 62-67. DOI: 10.3877/cma.j.issn.2096-0263.2020.02.001
摘要
目的

体外构建的仿生组织工程软骨修复羊膝关节软骨损伤,通过组织学染色、点压力学分析、超声弹性成像检查来评价修复效果,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方法评估再生软骨质量的可行性。

方法

共选用雄性山羊12只,随机分A、B、C三组,A组空白对照组2只,仅做股骨髁负重区直径6 mm全层软骨缺损;B组单纯仿生软骨(ECM)支架修复组4只,在股骨髁负重区软骨缺损处仅植入仿生软骨支架;C组仿生软骨支架复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组6只。取自体髂骨骨髓血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细胞浓度达到1×107个/毫升后加入仿生软骨支架中,将构建好的仿生组织工程软骨植入股骨髁软骨缺损中。每组的羊均先在左膝造模,术后3个月再右膝造模,待右膝术后3个月时先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然后取材行评分,病理染色、糖胺多糖(GAG)含量测定、力学检测分析。

结果

3个月和6个月的A组基本无软骨组织修复。在大体评分、病理评分、GAG含量测定、点压力学测试的结果显示C组优于B组(P<0.05),并且B组与C组中的6月数据均明显优于3个月(P<0.05)。其中C组动物6个月取材发现重建软骨更接近正常软骨组织。修复组织大体形态结果,点压力学测试结果与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结果对比基本一致。

结论

利用组织工程方法构建仿生软骨可治疗早期软骨损伤,复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仿生支架能达到更好的修复效果。软骨损伤经过仿生软骨修复后恢复周期在6个月以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软骨修复效果可作为术后复查简单快捷有效的方法。

引用本文: 马宁, 刘雨丰, 陈明学, 等.  仿生组织工程软骨修复关节软骨损伤的效果及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方法检测价值分析 [J/CD] . 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2020,06 (02): 62-67. DOI: 10.3877/cma.j.issn.2096-0263.2020.02.001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申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辑委员会的观点。

本刊为电子杂志,以光盘形式出版。本册应读者需求按需印刷,随光盘免费赠阅,光盘如有质量问题,请向编辑部调换

软骨损伤在临床很常见,早期软骨损伤无有效的治疗方法[1],并常常被忽视,导致骨关节炎的过早出现,这种不可逆的退变性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2,3]。因软骨损伤治疗困难,所以治疗周期长,社会负担重,成人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如何早期有效的治疗近年来一直是研究的热点[4],从修复材料的研发到各种干细胞用于软骨损伤的研究都在为解决临床问题寻找突破口[5,6,7]。目前基于组织工程技术修复软骨损伤快速发展,但相应的术后评价方法仅限于患者主观评分[8],以及特殊T2mapping序列核磁检查[9],且核磁检查费用昂贵,检查时间周期长,并需要设置特殊序列,耗费人力、设备资源、时间成本高。所以迫切需要一种对软骨移植术后既简单快捷又准确可靠的检查手段。在本研究中,我们观察利用自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l stem cell,BMSCs)加载在仿生软骨支架中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软骨来修复软骨损伤的效果,同时利用超声弹性成像原理初步探索超声评价软骨移植术后效果的可行性。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