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论著
髋关节翻修术中臀中肌功能修复重建的方法及疗效
中华骨科杂志, 2015,35(9) : 927-934. DOI: 10.3760/cma.j.issn.0253-2352.2015.09.007
摘要
目的

探讨髋关节翻修术中臀中肌功能修复重建的方法及疗效。

方法

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接受髋关节翻修术同期修复重建臀中肌者8例,男2例,女6例;年龄31~69岁,平均50岁。右侧7例,左侧1例。初次关节置换原因:股骨颈骨折1例,行半髋关节置换;创伤性关节炎7例,行全髋关节置换。髋关节翻修原因:1例半髋关节置换术后反复脱位,5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部疼痛、行走困难,2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入院时髋关节中度疼痛1例、重度疼痛7例,8例均有重度跛行,需双拐或支具辅助行走,外展肌力均≤3级,Trendelenburg征阳性。髋关节翻修术中臀中肌修复重建方法:1例臀中肌于大转子附着处完全断裂并回缩,行臀中肌及肌腱编织后贯穿大转子缝合;1例大转子骨折连同臀中肌上移,行大转子复位克氏针固定后捆绑带加强固定;3例臀中肌缺如,行臀大肌阔筋膜瓣成形术;3例臀中肌缺如、大转子缺如,行臀大肌肌瓣固定。

结果

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4~35个月,平均18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从术前平均57分(40~60分)提高至术后平均85分(79~90分),髋部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步态改善,术后6个月患肢外展肌力平均提高1~2级。所有病例术后均未发生再次脱位,大转子处无压痛。

结论

髋关节翻修术中臀中肌修复重建可改善翻修术后患者的髋关节活动度、关节功能及外展肌力。

引用本文: 李国庆, 汪洋, 曹力, 等.  髋关节翻修术中臀中肌功能修复重建的方法及疗效 [J] . 中华骨科杂志, 2015, 35(9) : 927-934. DOI: 10.3760/cma.j.issn.0253-2352.2015.09.007.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随着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数量的不断增加,因各种原因导致的THA翻修病例也逐渐增多。在初始THA及髋关节翻修术中均可能出现髋关节外展肌的损伤、断裂和缺如[1,2]。髋关节外展肌主要由臀中肌和臀小肌组成,其中臀中肌在髋关节外展肌群占有重要地位。臀中肌在初次髋关节置换术中或术后发生损伤将严重影响髋关节置换手术的疗效,患者可出现髋部尤其是大转子部位的疼痛、步态异常、假体不稳、假体磨损松动及脱位[1,2,3,4,5,6]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