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论著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及对策
中华骨科杂志, 2016,36(22) : 1426-1434. DOI: 10.3760/cma.j.issn.0253-2352.2016.22.004
摘要
目的

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的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及相应的对策。

方法

收集2009年1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87例腰椎退行性疾病并接受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患者,其中男29例,女58例,年龄22~80岁,平均(54.2±19.6)岁。87例受累节段均为L3~S1,术前诊断:腰椎峡部裂性滑脱42例(Ⅰ度滑脱40例,Ⅱ度2例),重度腰椎管狭窄症26例,腰椎管狭窄症并失稳12例,腰椎术后翻修7例;单节段病变68例(L3-4 10例,L4-5 38例,L5~S1 20例),双节段病变19例(L3-5 11例,L4~S1 8例),共置入386枚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术中内固定并发症观察包括:术中导针位置不当、穿出椎体前壁;螺钉位置不当、螺钉过长或拧入过深、螺钉松动或拔出、椎间融合器位置不佳等;术后内固定并发症观察包括:椎弓根螺钉相关神经并发症、椎弓根螺钉位置、固定上位节段关节突关节侵扰率、螺钉有无松动断裂,以及椎间融合器位置有无移动等。

结果

术中导针穿透椎体前方骨皮质3例;螺钉拧入过深、穿透前方骨皮质1例;术中装棒时骶1椎弓根螺钉拔出1例;腰5峡部裂II度滑脱滑脱合并重度骨质疏松症术中提拉复位时腰5椎弓根螺钉拔出1例;术中髂骨阻挡无法置入骶1椎弓根螺钉1例,后经切除部分髂骨后置入螺钉。术中初始椎间融合器位置略偏后方,术中透视后调整6例。术后螺钉误置率7%(27枚),其中20枚(5.2%)为可疑穿透椎弓根内侧壁或外侧壁,轻度穿透4枚(1%),中度穿透2枚(0.5%),重度穿透1枚(0.3%)。误置螺钉分布:L4 13枚,L5 9枚及S1 5枚。中重度穿透3枚螺钉均为穿透椎弓根外侧壁病例,其中1例术后随访时有腰部不适感。经皮微创螺钉侵扰固定节段上位关节突关节发生率36.2%,中重度侵扰发生率15.5%。关节侵扰度为:0级111例(63.8%),1级36例(20.7%),2级21例(12.1%),3级6例(3.4%)。L5关节突关节侵扰率高于其他节段。

结论

MIS-TLIF术中及术后可发生与开放手术类似的内固定相关并发症,精确术前评估、术中仔细操作可有效降低内固定相关并发症。

引用本文: 刘新宇, 原所茂, 田永昊, 等.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及对策 [J] . 中华骨科杂志,2016,36 (22): 1426-1434. DOI: 10.3760/cma.j.issn.0253-2352.2016.22.004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自1982年Harms和Rolinger[1]首先提出了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的概念以来,该技术已广泛在临床中应用。2002年,Foley等首次报告了微创TLIF技术(minimally invasive TLIF,MIS-TLIF)以减少术中椎旁肌的损伤[2,3]。随后很多研究证实MIS-TLIF可有效降低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疼痛及镇痛药物使用量,可早期下地行走并减少住院时间[4]。Christina[5]总结26篇高质量MIS-TLIF相关文献的各项数据,发现MIS-TLIF与开放TLIF手术相比,手术时间类似(132~365 min vs 104~390 min),出血量较少(51~ 496 ml vs 125~1 147 ml),住院时间较短(1.8~11 d vs 3~15 d),但术中透视时间(49~297 s vs 24~123 s)显著延长,优于开放TLIF。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