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疾患
关节镜辅助下背阔肌腱转位联合肩袖修补治疗肩袖后上方不可修复的巨大撕裂
中华骨科杂志, 2017,37(21) : 1326-1332. DOI: 10.3760/cma.j.issn.0253-2352.2017.21.003
摘要
目的

探讨关节镜辅助下背阔肌腱转位联合肩袖修补治疗不可修复的后上方肩袖巨大撕裂(irrepara-blemassive rotator cuff tear,iMRCT)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关节镜辅助下采用背阔肌腱转位联合肩袖修补治疗13例后上方iMRCT患者资料,男4例,女9例;年龄54~65岁,平均(58.5±4.3)岁;肩痛伴活动受限平均持续(2.1±0.6)年。术中先在关节镜下对后上方肩袖撕裂进行完全或部分修补,同时完全修复合并的肩胛下肌腱撕裂,切断或固定肱二头肌长头腱;然后于腋窝处作弧形切口,自肱骨止点处离断背阔肌腱,将肌腱编织后引入肩峰下间隙;再于关节镜下将背阔肌腱固定于肱骨大结节肩袖足印区。术前、术后第1天及末次随访时摄X线片及MRI,评价相关结构。检测体侧外旋、外展90°位外旋、前屈及外展主动活动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价疼痛;采用Constant-Murley和复旦大学肩关节评分(Fudan University shoulder score, FUSS)评估肩关节功能。

结果

1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7~22个月,平均(19.6±0.9)个月。无一例患者出现发热、感染、关节粘连、神经功能障碍等并发症,修复的肩袖未发现再撕裂。末次随访时X线片示平均肩峰肱骨距由术前(5.4±1.1)mm提升至(7.0±0.6)mm,MRI示修复肩袖及转位背阔肌腱固定牢固;患肩VAS评分由术前(4.8±1.3)分降至(0.5±0.7)分;体侧外旋、外展90°位外旋、前屈及外展主动活动度分别由术前的17.3°±10.5°、12.4°±7.8°、89.2°±41.2°、87.3°±40.7°提高至41.2°±12.5°、56.5°±16.6°、120.5°±25.1°、113.5°±25.4°;Constant-Murley评分由术前(33.5±9.9)分提升至(62.8±8.1)分;FUSS评分由术前(50.9±7.6)分改善至(81.7±7.0)分。术后所有指标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关节镜辅助下背阔肌腱转位联合肩袖修补治疗后上方iMRCT疗效确切,可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

引用本文: 孙亚英, 陈疾忤, 尚西亮, 等.  关节镜辅助下背阔肌腱转位联合肩袖修补治疗肩袖后上方不可修复的巨大撕裂 [J] . 中华骨科杂志,2017,37 (21): 1326-1332. DOI: 10.3760/cma.j.issn.0253-2352.2017.21.003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巨大肩袖撕裂(massive rotator cuff tear,MRCT)占全部肩袖撕裂的40%[1]。目前,MRCT的定义尚无统一标准。有学者认为撕裂口>5 cm即为MRCT[2],而更为广泛接受的定义是MRCT应至少有两根肌腱完全撕裂[3]。根据撕裂位置,MRCT可分为涉及肩胛下肌和冈上肌的前上方MRCT以及涉及冈上肌和冈下肌甚至小圆肌撕裂的后上方MRCT。其中,后上方MRCT约占60%[4],可造成进行性肩关节运动不平衡,导致上肢丧失正常活动度;当累及小圆肌时,会出现无法主动外旋症状,最终发生肱骨头上移,引起肩袖损伤关节病。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