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论著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无牵引床侧卧位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固定的手术技巧
中华骨科杂志, 2018,38(13) : 796-804. DOI: 10.3760/cma.j.issn.0253-2352.2018.13.004
摘要
目的

探讨无牵引床侧卧位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其手术技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的173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并根据不同的体位术式分为两组。无牵引床侧卧位组106例,男42例,女64例;年龄65~98岁,中位年龄为78岁;术中采用侧卧位手法牵引复位后PFNA内固定术。牵引床仰卧位组67例,男32例,女35例;年龄66~101岁,中位年龄为76岁;术中采用牵引床仰卧位复位后PFNA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时间、手术操作时间、髋部手术切口长度、术中显性出血量、使用骨钩辅助复位率、住院时间、骨折复位效果、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等指标。

结果

无牵引床侧卧位组麻醉时间为(59.3±8.7)min、手术操作时间为(46.6±6.5)min、髋部手术切口长度为(2.9±0.9)cm、术中显性出血量为(76.4±15.6)ml、使用骨钩辅助复位14例(13.2%,14/106);牵引床仰卧位组麻醉时间为(62.6±7.4)min,手术操作时间为(51.4±9.7)min,髋部手术切口长度为(4.2±1.1)cm,术中显性出血量为(105.3±17.4)ml,使用骨钩辅助复位17例(25.4%,17/67)。无牵引床侧卧位组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显性出血量、骨钩辅助复位病例数均少于牵引床仰卧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牵引床侧卧位组的并发症总体发生率为24.53%(26/106)、大转子顶点外侧皮质破坏伴入钉点外移率3.77%(4/106)、深静脉血栓发生率4.72%(5/106)和医源性皮肤挫伤发生率0.94%(1/106);牵引床仰卧位组的并发症总体发生率56.71%(38/67)、大转子顶点外侧皮质破坏伴入钉点外移率11.94%(8/67)、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0.45%(7/67)和医源性皮肤挫伤发生率10.45%(7/67)。无牵引床侧卧位组并发症总体发生率、大转子顶点外侧皮质破坏伴入钉点外移率、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医源性皮肤挫伤发生率均小于牵引床仰卧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t=1.75,P=0.081)、骨折复位效果(χ2=0.202,P=0.042)、骨折愈合时间(t=-1.47,P=0.145)及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t=1.03,P=0.305)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无牵引床侧卧位与牵引床仰卧位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相当,但在麻醉及手术操作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等方面优于牵引床仰卧位术式,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引用本文: 林凤飞, 陈宾, 林朝晖, 等.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无牵引床侧卧位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固定的手术技巧 [J] . 中华骨科杂志,2018,38 (13): 796-804. DOI: 10.3760/cma.j.issn.0253-2352.2018.13.004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全球每年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高达130万,而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生率约占髋部骨折的50%[1],对老年患者危害性极大,常导致患者活动能力下降、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增加等严重后果。如治疗不当,伤后1个月死亡率约为10%,伤后1年死亡率高达30%[2]。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目前主流观点倾向于力争早期甚至急诊手术,以达到快速康复的目的[3,4],从而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