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论著
矿化胶原改性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的早期疗效
中华骨科杂志, 2019,39(12) : 747-754. DOI: 10.3760/cma.j.issn.0253-2352.2019.12.004
摘要
目的

探讨矿化胶原改性骨水泥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早期疗效。

方法

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单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98例,PVP术中分别注入矿化胶原改性骨水泥48例(改性组)及传统骨水泥50例(传统组)。统计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骨密度等,比较两组术中骨水泥可推注时间、注入量、分布(骨水泥在椎体内呈整体团块,未出现中断或缺失,为"O"型;骨水泥在椎体内呈2个团块,中间有少量或无骨水泥,为"H"型)及其渗漏情况。疗效评价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伤椎前缘、中部、后缘高度及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等,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骨密度T值、骨水泥注入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天及术后6个月随访时VSA评分、ODI、椎体前缘及中部高度较术前均明显改善,但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中骨水泥可推注时间,传统组少于改性组,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28,P=0.002)。传统组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发生率为12%,改性组为2%,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61,P=0.029)。传统组术后骨水泥渗漏率为10%,改性组为6%,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63,P=0.019)。传统组骨水泥分布(O/H型)为20/30例,改性组为19/29例,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992,P< 0.001)。

结论

改性骨水泥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以达到与传统骨水泥同样的止痛及恢复伤椎高度效果,但改性骨水泥术中可推注时间长,能明显降低骨水泥渗漏率及邻近椎体再骨折发生率。

引用本文: 诸进晋, 罗科锋, 陆继业, 等.  矿化胶原改性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的早期疗效 [J] . 中华骨科杂志,2019,39 (12): 747-754. DOI: 10.3760/cma.j.issn.0253-2352.2019.12.004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加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OVCF)发生率也在逐年上升。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由于创伤小,术后疼痛缓解明显,即刻效果良好等优点,在临床被广泛应用并作为治疗老年OVCF的首选[1]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