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多裂肌萎缩与滑脱程度相关性研究
中华骨科杂志, 2020,40(2) : 82-87. DOI: 10.3760/cma.j.issn.0253-2352.2020.02.003
摘要
目的

分析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滑脱节段多裂肌萎缩程度与腰椎滑脱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9年4月本院就诊的103例腰椎退变性滑脱症的患者资料,其中男22例,女81例;年龄(58.55±0.88)岁(范围:37~77岁)。L2滑脱2例,L3滑脱10例,L4滑脱81例,L5滑脱10例。所有患者均摄腰椎侧位X线片,行腰椎MR检查。收集影像学资料,采用Image-Pro Plus进行数据测量:①腰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腰椎滑脱比;②腰椎MR上分别测量退变性滑脱节段的总多裂肌横截面积(total multifidus muscle cross sectional area,TCSA)与无脂肪浸润多裂肌横截面积(fat-free multifidus muscle cross sectional area,FCSA),并计算FCSA/TCSA比值,用来评估多裂肌萎缩程度,该数值越大表明多裂肌萎缩越轻;采用同样的方法测量退变性滑脱节段的上一非滑脱节段的TCSA与FCSA,并计算FCSA/TCSA比值。

结果

对两位医生的测量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腰椎滑脱比数据进行一致性检验,ICC=>0.75,说明数据一致性高,结果可信度高。退变滑脱节段上一非滑脱节段和退变滑脱节段的多裂肌萎缩程度(FCSA/TCSA比值)分别为0.66±0.09和0.74±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18,P=0.000);103例中Ⅰ度滑脱66例(64.1%,66/103),Ⅱ度滑脱患者37例(35.9%,37/103),无Ⅲ度及Ⅳ度滑脱患者;滑脱比与退变滑脱节段FCSA/TCSA存在相关性(P=0.000),相关系数γ=-0.425,滑脱比与退变节段FCSA/TCSA存在高度负相关。

结论

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退变滑脱节段多裂肌萎缩程度较退变滑脱节段上一非滑脱节段多裂肌萎缩程度严重;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退变滑脱节段多裂肌萎缩程度与腰椎滑脱程度存在正相关。

引用本文: 刘鹏辉, 郑燕平, 阎峻, 等.  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多裂肌萎缩与滑脱程度相关性研究 [J] . 中华骨科杂志, 2020, 40(2) : 82-87. DOI: 10.3760/cma.j.issn.0253-2352.2020.02.003.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退变性腰椎滑脱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DLS)是由于退变性因素导致的上位椎体相对于下位椎体的相对移位(前后滑移均可能发生)并且无椎弓根峡部裂的退变性疾病,发病率可达19.7%[1,2]。目前认为长期的椎间盘退变、关节突关节退变以及周围相关韧带和肌肉的退变、松弛而导致的椎间关节出现的不稳定可引起退变性腰椎滑脱的发生,从而导致腰椎椎体相对于下位椎体出现向前或者向后移位,但这类患者的腰椎峡部通常是完整的,临床上将这种病变又称为"假性腰椎滑脱",主要的临床症状主要由于腰椎不稳出现的腰背部疼痛。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