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论著
过伸双髁胫骨平台骨折的特点及疗效观察
中华骨科杂志, 2020,40(2) : 65-72. DOI: 10.3760/cma.j.issn.0253-2352.2020.02.001
摘要
目的

探讨过伸双髁胫骨平台骨折(hyperextension bicondylar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HEBTPs)的特点及其与非过伸双髁胫骨平台骨折(non-HEBTPs)的临床疗效比较。

方法

2014年6月至2017年5月共收集82例累及双髁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其中63例(63膝)患者(76.8%)为non-HEBTPs,19例(19膝,23.2%)为HEBTPs,男49例,女33例,年龄(48.3±10.9)岁(22~76岁)。19例HEBTPs中,4例为过伸外翻畸形,9例为过伸内翻畸形,6例为单纯过伸型损伤。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植骨/或不植骨。评价HEBTPs组和non-HEBTPs组术前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感染、创伤性骨关节炎发生率,术后评估膝关节活动度,采用数字等级量表(numeric rating scale,NRS)评估疼痛程度,采用肌肉骨骼功能评估简表(short musculoskeletal function assessment,SMFA)评估功能,根据术后X线评估骨折愈合、膝关节力线。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4个月(12~22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12.6周(12~16周)。至末次随访,所有患者膝关节活动度正常,过伸双髁和非过伸双髁胫骨平台骨折术前并发症发病率分别为36.8%和1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例HEBTPs组腘动脉损伤、腓总神经损伤和需要修复的韧带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21.1%、26.3%和31.6%,而63例non-HEBTPs组相对应的合并症发生率分别为3.2%、4.8%和9.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EBTPs组和non-HEBTPs组术后12个月NRS疼痛评分分别为(3.89±1.9)分和(2.76±1.8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12个月SMFA得分为(27.27±19.44)分和(17.09±15.87)分,术后12个月HEBTPs患者SMFA得分高于non-HEBTPs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创伤后骨关节炎发生率高。

结论

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类型特殊,损伤程度不能低估,需要注意软组织损伤(韧带、血管与神经),治疗效果较差。

引用本文: 魏学磊, 鲁杰, 卢艳东, 等.  过伸双髁胫骨平台骨折的特点及疗效观察 [J] . 中华骨科杂志, 2020, 40(2) : 65-72. DOI: 10.3760/cma.j.issn.0253-2352.2020.02.001.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胫骨平台骨折临床较为常见,在膝关节周围骨折中发病率最高[1]。其在30~50岁成年人中发病率最高,而女性随年龄增长发生率增加,表明此类骨折与骨质疏松症相关。对于胫骨平台骨折,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分型系统有Schatzker分型[2]、AO/OTA分型[3]、Moore分型[4]以及罗从风等提出的三柱分型[5],其中Schatzker分型中的Ⅴ和Ⅵ型或者AO/OTA分型中的C型骨折为双髁型骨折,双髁骨折为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复杂性骨折,其在全身骨折中发生率为1.2%,在全部平台骨折中发生率为35.8%[6,7],双髁骨折通常为高能量损伤,骨折同时伴有严重的软组织损伤,治疗相对困难。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