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年轻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预后因素分析
中国综合临床, 2017,33(8) : 753-756. DOI: 10.3760/cma.j.issn.1008-6315.2017.08.020
摘要
目的

探讨年轻(年龄≤40岁)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

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1月1日至2012年1月1日收治的110例年龄≤40岁的年轻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治疗的110例年龄>40岁的中老年子宫内膜颈癌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病理特点,并进一步对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

结果

研究组患者异常阴道出血74.5%(82/110)及阴道排液22.7%(25/110)和不孕38.2%(42/110)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59.1%(65/110) 、4.5%(5/110)、3.6%(4/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30、12.23、16.53,P均<0.05)。而产次[(1.2±0.6)次]及合并高血压2.7%(3/110)和糖尿病1.8%(2/110)均低于对照组[(2.3±0.9)次、14.5%(16/110)和10.0%(11/11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5.69、χ2=23.61和8.26,P均<0.05)。两组间组织学分类均以子宫内膜样腺癌为主,病理类型均以腺癌为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75和1.56,P均>0.05);两组间组织学分级、PR阳性、肌层受累和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39、4.29、4.89、3.86,P均<0.05)。影响年轻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显示,组织学分级、PR阳性和肌层受累是影响年轻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

结论

年轻子宫内膜癌患者与中老年子宫内膜癌患者在临床特征、病理特点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应不断加强年轻妇女的普查和防治,提高个体化治疗及防控体系。

引用本文: 倪娜. 年轻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预后因素分析 [J] . 中国综合临床, 2017, 33(8) : 753-756. DOI: 10.3760/cma.j.issn.1008-6315.2017.08.020.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子宫内膜癌与卵巢癌和宫颈癌并称为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严重危害女性健康。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防癌筛查意识的增强以及诊断筛查及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其病死率明显降低,但其检出率明显提高,且发病年龄却有年轻化的趋势。目前大多数学者倾向于将年龄≤40岁的患者称之为年轻型子宫内膜癌。而一些研究也显示年龄≤40岁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在临床与病理特征方面与年龄>40岁患者存在着明显差异,并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总体特点表现为病情发展快、临床期别早、淋巴结转移率高及总生存率低等特点[1]。本研究选择我院2008年1月1日至2012年1月1日收治的110例年龄≤40岁的年轻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治疗的110例年龄>40岁的中老年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对照组,探讨年轻(年龄≤40岁)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以期为改善年轻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总生存情况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