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原位血管与桥血管不同介入治疗策略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绞痛复发患者中的预后对比
中国综合临床, 2017,33(9) : 802-806. DOI: 10.3760/cma.j.issn.1008-6315.2017.09.008
摘要
目的

对比原位血管与桥血管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心绞痛复发患者的临床预后。

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6年1月接受CABG且术后心绞痛复发102例患者,以不同的介入治疗策略分成原位血管介入治疗组(原位组,74例)及桥血管介入治疗组(桥血管组,28例),随访(33.6±10.2)个月;统计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生存情况,包括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AMI)、靶血管血运重建(TVR)以及心源性死亡,并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该类患者发生MACE相关因素。

结果

与桥血管组比较,原位组无MACE生存率[71.6%(53/74)与57.1%(16/28)]、无AMI生存率[93.2%(69/74)与82.1%(23/28)]、无TVR生存率[81.1% (60/74)与67.9%(19/28)])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141、4.219、5.436,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提示,桥龄(OR=1.023,95%CI 1.005~1.026,P=0.019)、糖尿病(OR=2.386,95%CI 1.425~3.991,P=0.003)、桥血管介入治疗(OR=1.884,95%CI 1.093~3.220,P=0.025)是CABG术后心绞痛复发患者影响临床预后相关危险的因素。

结论

CABG术后心绞痛复发患者实施原位血管介入治疗策略临床预后较桥血管介入治疗优势明显;而桥龄、糖尿病、桥血管介入治疗是该类患者影响介入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

引用本文: 陈海坚, 莫逆, 朱秀龙, 等.  原位血管与桥血管不同介入治疗策略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绞痛复发患者中的预后对比 [J] . 中国综合临床, 2017, 33(9) : 802-806. DOI: 10.3760/cma.j.issn.1008-6315.2017.09.008.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有文献报道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术后10年时间桥血管(大隐静脉)发生完全闭塞的患者约占50%,而未发生闭塞桥血管也会出现弥漫性的病变[1]。CABG后因原位血管或桥血管发生严重狭窄致患者心肌缺血经强化药物疗治不能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故需再次进行血运重建以改善患者症状;可再次选择CABG或选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再次施行CABG不但围术期风险大而且临床疗效并不显著,而PCI是对原位血管或是桥血管进行干预各学者意见仍未统一[2,3]。本研究拟回顾性分析CABG术后心绞痛复发患者给予原位血管和桥血管不同介入治疗策略的临床预后,以期为该类患者PCI决策提供参考,报道如下。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