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X染色体耦联锌指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及病理学类型中的表达
中国综合临床, 2017,33(12) : 1116-1121. DOI: 10.3760/cma.j.issn.1008-6315.2017.12.015
摘要
目的

探讨X染色体耦联锌指蛋白(ZFX)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及病理中的表达,及其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疗效的评价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初治患者4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对照组为通过正常体检排除肿瘤存在可能的正常人40名。通过对全部观察者治疗前后进行抽血检验,定量检测外周血ZFX的含量,组织形态学鉴定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ZFX表达检测。

结果

腺癌ZFX血清含量(15.32±2.01)μg/L、鳞癌ZFX血清含量(11.65±4.12)μ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16,P<0.05);非小细胞肺癌组治疗前ZFX血清含量为(17.55±0.37)μg/L、治疗后ZFX血清含量为(6.35±0.06) μg/L,非小细胞肺癌组治疗后的ZFX血清含量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8.97,P<0.05);非小细胞肺癌组ZFX的血清含量治疗前(17.55±0.37)μg/L、治疗后(6.35±0.06) μg/L与对照组(2.29±0.01)μg/L、(2.29±0.01)μ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t=260.75,治疗后t=422.14,P均<0.05);腺癌中ZFX的表达(15.32±2.01) μg/L高于鳞癌(11.65±4.12)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16,P<0.05);CR+PR组治疗前血清ZFX的表达水平(17.35±0.46 )μg/L明显高于治疗后(6.24±0.11 )μg/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2.88,P<0.05)。

结论

患者外周血清及病理组织学中ZFX的表达可能是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种鉴别诊断标志物,对肺癌的诊断及疗效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引用本文: 王东涛, 邢丽菲, 孙美凤, 等.  X染色体耦联锌指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及病理学类型中的表达 [J] . 中国综合临床,2017,33 (12): 1116-1121. DOI: 10.3760/cma.j.issn.1008-6315.2017.12.015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随着环境污染及吸烟人群数量日趋增多,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发病率上升速度日趋增快,并且由于其高病死率使其成为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在我国,目前已知的恶性肿瘤中,肺癌发病率、病死率均居于首位[2]。国际上通常采用WHO的肺部肿瘤组织分类,其中小细胞肺癌( small cell lung cancers,SCLC)、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s,NSCLC)是其主要组织学类型,其中NSCLC发病率高,占肺癌的80%左右。在我国由于体检及健康筛查的普及率不足,大多数患者是在已出现明显临床症状后才来就诊,此时病情多已经进入到中、晚期。此期临床上多以放化疗为主要的治疗手段,如何有效的评估治疗效果就显得极其重要。在治疗前及治疗早期肿瘤标志物可以预测肿瘤治疗的治疗效果,并能够在肿瘤的治疗过程中评价其生物学行为中存在的变化,因此有希望成为晚期肺癌患者治疗疗效评价的首要手段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X染色体耦联锌指蛋白(X chromosome coupled zinc finger protein,ZFX)作为NSCLC诊断标志物的可行性,通过对40例NSCLC患者化疗前后血清及病理中的ZFX的表达情况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意义。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