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论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和高血压前期的关系
中国综合临床, 2018,34(5) : 399-402. DOI: 10.3760/cma.j.issn.1008-6315.2018.05.003
摘要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和高血压前期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2015年5月在唐山市人民医院健康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3 126名群体作为调查对象。选取符合标准的高血压前期者120例作为观察组,正常血压者120名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观察对象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分析两组检验指标水平的差异,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与血压的关系。

结果

观察组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2.28±0.39)明显高于对照组(1.41±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96 P=0.028)。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的不同比值分为3组,即A组(1.12±0.23) 、B组(1.73±0.08)、C组(2.57±0.39),随着比值的增高,血压呈增高趋势[收缩压A、B、C组分别为(115±9)、(117±11)、(128±6)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04 P=0.013),舒张压A、B、C组分别为(73±5) mmHg、(78±7) mmHg、(86±4)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53 P=0.02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的为收缩压、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体质量指数和甘油三酯。

结论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和高血压前期之间存在相关性,提示炎症可能参与高血压的发生与发展。

引用本文: 江文艳, 高淑娟, 付文娟, 等.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和高血压前期的关系 [J] . 中国综合临床,2018,34 (5): 399-402. DOI: 10.3760/cma.j.issn.1008-6315.2018.05.003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的发生与发展可能受环境因素和遗传的共同影响,具体发病机制目前仍不十分清楚。高血压前期是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在2003年5月21日公布的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第7次报告(JNC7)中第1次提出的[1]。是指收缩压在120~139 mmHg和/或舒张压在80~89 mmHg (1 mmHg=0.133 kPa),也就是从正常血压到确诊高血压的过渡阶段。近年来的多项研究显示,慢性炎症可能与高血压的发生有关[2],其主要引起血管内皮功能受损,毛细血管阻力增加,进而影响血压[3]。在国内关于炎症与高血压前期之间的关系研究甚少,故本研究以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为切入点,旨在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高血压前期之间的关系。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