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视眼动-前庭眼动平衡功能检查在中枢与周围性眩晕诊断中的作用
中国综合临床, 2018,34(6) : 502-506. DOI: 10.3760/cma.j.issn.1008-6315.2018.06.005
摘要
目的

探讨视眼动-前庭眼动平衡功能检查在中枢与周围性眩晕诊断中的作用。

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开滦总医院接受诊治的中枢性眩晕患者162例,男124例,女38例,年龄(64.09±10.98)岁;周围性眩晕患者166例,男75例,女91例,年龄(52.13±12.20)岁。应用红外视频眼震电图仪和静态平衡姿势仪完成自发眼震试验、凝视试验、位置试验、扫视试验、平稳视跟踪试验、视动单速试验、视动正弦试验、转椅旋转-急停试验、睁-闭眼坚硬平板直立试验、睁-闭眼海绵软底直立试验的平衡功能电生理检测。

结果

病理性自发眼震和病理性凝视眼震检出率,中枢性眩晕组均高于周围性眩晕组(χ2值分别为5.674、16.458,P均<0.05);而位置性眼震出现率,周围性眩晕组高于中枢性眩晕组(χ2=48.896,P<0.001)。扫视试验异常率、平稳视跟踪试验异常率、视动单速和正弦试验异常率、静态平衡姿态试验异常率,中枢性眩晕组均高于周围性眩晕组(χ2值分别为137.169、166.972、150.877、150.877、27.273,P均<0.001);而转椅旋转急停试验异常率,周围性眩晕组高于中枢性眩晕组(χ2=51.000,P<0.001)。异常结果类型两组比较,中枢性眩晕组主要为扫视欠冲、慢扫视(χ2值分别为103.846、4.296,P均<0.05),Ⅲ、Ⅳ型平稳视跟踪曲线(χ2值分别为147.389、4.296,P均<0.05),视动单速和正弦试验眼震增益单侧、双侧减弱(χ2值分别为47.531、44.477、52.529、53.255,P均<0.001),转椅旋转急停试验诱发反向和垂直眼震以及静态平衡姿势的本体觉异常(χ2值分别为11.847、23.778,P均<0.001);而周围性眩晕组则以转椅旋转急停试验诱发眼震增益单侧减弱为主要表现(χ2=79.771,P<0.001)。

结论

周围性眩晕患者具有明显的体位性自发前庭反应和前庭眼动系统功能异常,而中枢性眩晕患者主要为视眼动系统功能异常,并可伴有前庭眼动系统和前庭骨髓反射功能异常。

引用本文: 张萍淑, 侯秀香, 周立富, 等.  视眼动-前庭眼动平衡功能检查在中枢与周围性眩晕诊断中的作用 [J] . 中国综合临床, 2018, 34(6) : 502-506. DOI: 10.3760/cma.j.issn.1008-6315.2018.06.005.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眩晕性疾病作为多学科的一类常见、多发性疾病,因其病因、发病部位的多样性,同时患者在急性期非常痛苦、症状剧烈、查体不能合作,而使临床早期诊断较为困难[1,2]。红外线视频眼震电图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其快捷、简便、直观等功能的实现,使眩晕性疾病早期做出准确的定位诊断成为可能[3,4]。在临床中,快速明确中枢性眩晕与周围性眩晕的定位诊断非常重要,这与确定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直接相关。因此,我们试图探讨以红外视频眼震电图和静态平衡姿势分析仪为组成的平衡功能电生理检测,这种无创综合性技术对于眩晕性疾病的早期定位诊断价值,从而为指导制定眩晕性疾病患者的诊疗计划和判断预后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