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第二代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结合双能量心肌灌注评价猪急性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15,39(3) : 209-215.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5.03.005
摘要
目的

通过建立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以组织病理学和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为金标准,评价第二代双源CT双能量"一站式"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结合心肌灌注成像(MPI)检测急性心肌梗死的准确率。

方法

7只健康小型猪,采用导管介入冠状动脉明胶海绵栓塞方法制作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分别在造模前20 min、心肌梗死后即刻、心肌梗死后24 h行CAG及双能量模式CCTA和MPI。采用心肌17节段法评价心肌碘图灌注缺损。双盲法由2名放射科医师对图像进行评价,以病理和CAG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双能量CCTA结合心肌灌注碘图诊断心肌灌注缺损节段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结果

5只小型猪成功建成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双能量碘图显示45个梗死节段和40个非梗死节段。以病理和CAG结果为金标准,基于节段分析得出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95%、95%、93%;基于血管分布区域分析,双能量CT心肌灌注检测心肌梗死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86%、89%、100%。单次双能量扫描平均有效射线剂量为(3.07±0.85)mSv(2.21~4.49 mSv)。

结论

以病理和CAG结果为金标准,第二代双源CT双能量"一站式"CCTA结合心肌灌注碘图检测急性心肌梗死准确率较高,CCTA的图像质量好。

引用本文: 孙凯, 李坤成, 韩瑞娟, 等.  第二代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结合双能量心肌灌注评价猪急性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 [J] .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15, 39(3) : 209-215.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5.03.005.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冠状动脉循环的改变,导致冠状血流和心肌需求之间不平衡而出现心肌损害,其病理生理基础是心肌微循环状态失衡和冠状动脉血流量调节障碍[1]。心肌灌注成像(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MPI)是评价心肌微循环和判断心血管疾病预后及不良事件的重要无创性检查方法[2]。冠状动脉解剖学情况和心肌灌注微循环情况相结合,对于指导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目前评价冠状动脉解剖学情况的主要方法是传统的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或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评价心肌微循环灌注的主要方法为核素心肌灌注成像、磁共振心肌灌注成像等[3,4]。这些检查方法有一定的缺陷,并且都不能同时得到能够用于诊断的冠状动脉和心肌灌注图像。因此寻找一种"一站式"且能够准确得到冠状动脉管腔图像和心肌灌注图像的方法有重要的临床意义。CT灌注成像不仅可以准确地评价冠状动脉及心腔的解剖学信息,同时又能获得心肌灌注和心功能的功能学信息[5,6,7]。然而,传统的动态CT心肌灌注需要分次进行冠状动脉和心肌动态灌注扫描,有效射线剂量高。双源CT(dual 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双能量(dual-energy)扫描可一次性获得冠状动脉和双能量MPI图像,"一站式"完成冠状动脉的形态学和心肌血供信息[8,9,10,11]。第二代双源CT在第一代双源CT的基础上,扩大了扫描视野,通过设置能量滤过器,纯化了能谱[12]。本研究通过建立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以组织病理学和传统CAG结果为金标准,评价第二代双源CT双能量"一站式"CCTA结合MPI检测急性心肌梗死的准确率。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