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激动型CD40单克隆抗体体外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2017,40(1) : 12-15,19,c1-8.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81.2017.01.003
摘要
目的

探讨激动型CD40单克隆抗体在体外对结肠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方法

树突状细胞(DCs)经结肠癌冻融抗原致敏后予以不同条件激活,分为激动型CD40单克隆抗体组、阴性对照组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阳性对照组,诱导培养至第7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DCs表面分化相关抗原CD80、CD83、CD86和HLA-DR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DCs培养液上清中白细胞介素-12(IL-12)的质量浓度,噻唑蓝比色法检测DCs体外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进而检测DCs所诱导的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对人结肠癌细胞HCT116的杀伤作用。

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激动型CD40单克隆抗体组活化的DCs表面抗原CD80、CD83、CD86和HLA-DR的表达率均显著升高(均P<0.05),DCs上清中IL-12的质量浓度亦显著升高((716.80±53.43)pg/ml比(405.51±12.17)pg/ml,P<0.05),活化的DCs具有更强的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刺激指数2.006 2±0.438 3比1.365 0±0.209 8,P<0.05),活化的DCs所诱导的CTL对HCT116细胞具有更强的杀伤作用(抑制率(66.08±0.41)%比(46.60±1.10)%,P<0.05);而与TNF-α阳性对照组相比,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激动型CD40单克隆抗体在体外可促进DCs的活化与成熟,进而诱导肿瘤特异性CTL的产生,从而抑制人结肠癌细胞HCT116的增殖。

引用本文: 黄飞, 崔建功, 张骜, 等.  激动型CD40单克隆抗体体外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J] .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17,40 (1): 12-15,19,c1-8.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81.2017.01.003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0 引言

CD40及其配体(CD40 ligand,CD40L)是体内免疫反应中的一对重要共刺激分子,文献报道,肿瘤微环境中的肿瘤细胞可分泌一些负性细胞因子下调CD40L的表达,抑制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的活化,进而诱导T淋巴细胞免疫无能[1]。激动型CD40单克隆抗体可以外源激活DCs的第二信号系统,促进DCs的活化与成熟,使其分泌更多的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并诱导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的产生。因此,笔者通过观察激动型CD40单克隆抗体体外对负载人结肠癌细胞HCT116抗原的DCs的激活情况,进而诱导肿瘤特异性CTL的产生,并研究其体外对HCT11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为激动型CD40单克隆抗体在结肠癌免疫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材料与仪器

人结肠癌细胞株HCT116(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普通外科研究所冻存),RPMI-1640培养基(美国HyClone公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分离液(北京索莱宝科技有限公司),小鼠抗人CD40单克隆抗体(美国R&D Systems公司),粒细胞与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GM-CSF)、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recombinant human interleukin-2,rhIL-2)、rhIL-4、重组人抗肿瘤坏死因子-α(recombinant human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rhTNF-α)(美国PeproTech公司),别藻蓝蛋白(allophycocyanin, APC)标记的小鼠抗人CD80单克隆抗体、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 FITC)标记的小鼠抗人CD83单克隆抗体、藻红蛋白(phycoerythrin, PE)标记的小鼠抗人CD86单克隆抗体、多甲藻黄素-叶绿素-蛋白质复合物(peridinin-chlorophyll-protein, complex, PerCP)标记的小鼠抗人HLA-DR单克隆抗体、PE标记的小鼠抗人CD3单克隆抗体及其同型对照抗体(美国BioLegend公司),hIL-12(p70)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试剂盒(96T)(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噻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 MTT)(美国Amresco公司)。

SE光学显微镜(日本Nikon公司),Thermo CR3i冷冻型多功能离心机、NAPCO6500二氧化碳细胞培养箱(美国Thermo Electron公司),ND-1000全波长紫外/可见光扫描分光光度计(美国NanoDrop公司),BD FACSCantoⅡ流式细胞仪(美国BD公司),Tecan Safire 2多功能酶标仪(瑞士Tecan公司)。

1.2 方法
1.2.1 结肠癌冻融抗原的制备

复苏冻存的人结肠癌细胞HCT116,进行传代培养。取生长状态良好的肿瘤细胞,反复冻融4次,160×g离心10 min,取上清,上清即为结肠癌冻融抗原溶液。将上清过滤除菌后用全波长紫外/可见光扫描分光光度计测定蛋白含量,其余分装后于-20 ℃保存备用。

1.2.2 DCs的体外诱导培养及表型测定

取20 ml健康志愿者外周血(经乙二胺四乙酸抗凝处理),加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分离液,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调整细胞悬液浓度至(1~5)×106/ml,培养过夜;将未贴壁的悬浮细胞离心、洗涤,收集备用;贴壁细胞则主要为DCs前体细胞。

利用培养基选择法[2]获取DCs,向DCs前体细胞各孔中加入RPMI-1640完全培养基(含100 U/ml青霉素、质量浓度为100 μg/ml的链霉素和体积分数为10%的胎牛血清),并同时加入GM-CSF(1 000 U/ml)和rhIL-4(500 U/ml),充分混匀后,于细胞培养箱中开始诱导培养;诱导培养至第4天时,每孔分别加入先前制备的结肠癌冻融抗原,使其终质量浓度为25 μg/ml,混匀后置于细胞培养箱内培养过夜,使DCs负载结肠癌抗原;诱导培养至第5天时,予以不同条件激活DCs,激动型CD40单克隆抗体组加入人激动型CD40单克隆抗体(2 μg/ml),TNF-α阳性对照组加入rhTNF-α(50 ng/ml),阴性对照组加入等体积的无菌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 PBS);诱导培养至第7天时,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及生长状态,收集各组DCs悬液,160×g离心10 min,分别收集各组细胞培养液上清及DCs沉淀;将各组DCs沉淀重悬后加入流式细胞管中,每管100 μl,分别加入APC标记的小鼠抗人CD80单克隆抗体、FITC标记的小鼠抗人CD83单克隆抗体、PE标记的小鼠抗人CD86单克隆抗体、PerCP标记的小鼠抗人HLA-DR单克隆抗体及各同型对照抗体5 μl,室温避光孵育30 min,PBS洗2次;160×g离心5 min,弃上清,加入质量浓度为40 g/L的多聚甲醛溶液重悬固定,充分吹打均匀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DCs表面抗原CD80、CD83、CD86和HLA-DR的表达。

1.2.3 IL-12(p70)质量浓度的测定

取1.2.2节中诱导培养至第7天时收集的各组DCs培养液上清,操作步骤严格按hIL-12(p70)ELISA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显色后即用多功能酶标仪测定各组DCs培养液上清在450 nm处的吸光度(A)值,根据标准曲线计算IL-12的质量浓度。

1.2.4 T淋巴细胞的分离培养

收集1.2.2节DCs贴壁培养过程中的未贴壁细胞,调整其浓度至5×106/ml,加入流式细胞管中,每管100 μl,分别加入5 μl PE标记的小鼠抗人CD3单克隆抗体及其同型对照抗体,室温避光孵育30 min,PBS洗2次;160×g离心5 min,弃上清,加入质量浓度为40 g/L的多聚甲醛溶液重悬固定,吹打均匀后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

1.2.5 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条件激活的DCs诱导T淋巴细胞分化增殖能力

分别调整各组激活的DCs及分离获取的T淋巴细胞浓度至(1~5)×105/ml,将不同条件激活的DCs与T淋巴细胞按细胞数比1∶10分别接种于96孔板中,每组设3~5个复孔,终体积为200 μl,另设T淋巴细胞单独培养孔作为对照组;每孔加入rhIL-2(500 U/ml),每半天更换RPMI-1640完全培养基;培养至第7天时,每孔加入20 μl质量浓度为5 g/L的MTT溶液,孵育4 h后,70×g离心10 min,弃上清;加入150 μl二甲基亚砜,充分振荡后用多功能酶标仪测定各孔于570 nm处的A值。按下式计算各组T淋巴细胞的增殖刺激指数(stimulation index,SI)

刺激指数=实验组A值/对照组A值×100%

1.2.6 MTT比色法检测效应T淋巴细胞对HCT11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将上述各组DCs所诱导的效应T淋巴细胞(用RPMI-1640培养基调整浓度至(1~5)×106/ml)作为效应细胞,与作为靶细胞的HCT116细胞(用RPMI-1640培养基调整浓度至(1~5)×105/ml)按效靶比10∶1混合培养,另设单纯靶细胞孔及各组单纯效应细胞孔,每组设3~5个复孔,终体积为200 μl;培养至第3天时,每孔分别加20 μl质量浓度为5 g/L的MTT溶液,孵育4 h后,加入150 μl二甲基亚砜,充分振荡后用多功能酶标仪测定各孔于570 nm处的A值。按以下公式计算抑制率(%)

点击查看大图
点击查看大图

式中:At为单纯靶细胞孔吸光度值,Ae为实验组吸光度值,Ar为单纯效应细胞孔吸光度值。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数据均以均值±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均值比较采用One-way ANOVA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结肠癌冻融抗原的质量浓度测定

经反复冻融法获得可溶性结肠癌冻融抗原溶液,过滤除菌后,用全波长紫外/可见光扫描分光光度计测得结肠癌冻融抗原的质量浓度为(2.01±0.22)mg/ml。

2.2 体外诱导活化DCs的培养

DCs前体细胞在细胞因子GM-CSF和rhIL-4联合诱导作用下培养,第1天时于镜下观察可见各组细胞均贴壁生长,体积较小,形态规则,多为圆球形,很少有突起。第7天时,激活型CD40单克隆抗体组和TNF-α阳性对照组诱导活化的DCs大部分分散开,呈悬浮状态生长,体积较大,形状不规则,呈星形、梭形等,同时可见有突起呈树枝状、毛刺状向四周伸展,且突起数量不等、粗细各异,多数细胞具有典型的DCs形态;而阴性对照组的DCs形态相对规则,单个视野内具有典型形态的细胞数量偏少。(图1

点击查看大图
图1
不同条件体外诱导活化树突状细胞的光学显微镜图(×200)
点击查看大图
图1
不同条件体外诱导活化树突状细胞的光学显微镜图(×200)
2.3 体外培养DCs的表型测定

经GM-CSF和rhIL-4体外联合诱导培养至第7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DCs的表型,结果显示,激动型CD40单克隆抗体组DCs表面标志物CD80、CD83、CD86和HLA-DR的表达率分别为(92.5±6.7)%、(22.4±5.3)%、(81.3±7.5)%和(87.8±3.7)%,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74.2±6.6)%、(12.2±4.2)%、(61.4±8.0)%和(70.7±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与TNF-α阳性对照组((93.5±6.3)%、(23.8±5.0)%、(81.7±9.1)%和(90.0±3.6)%)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图2图3

点击查看大图
图2
不同条件体外诱导活化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的流式图
点击查看大图

SSC—侧向角散射;APC—别藻蓝蛋白;FITC—异硫氰酸荧光素;PE—藻红蛋白;PerCP—多甲藻黄素-叶绿素-蛋白质复合物

图2
不同条件体外诱导活化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的流式图
点击查看大图
图3
不同条件激活的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率
点击查看大图

与阴性对照组比较,aP<0.05

图3
不同条件激活的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率
2.4 IL-12(p70)的质量浓度测定

DCs体外诱导培养至第7天,用ELISA法检测各组DCs培养液上清中IL-12的质量浓度,结果显示,经激动型CD40单克隆抗体处理后的DCs培养液上清中IL-12的质量浓度为(716.80±53.43)pg/ml,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405.51±12.17)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TNF-α阳性对照组(715.21±55.72)pg/m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4

点击查看大图
图4
不同条件激活的树突状细胞培养液上清中IL⁃12(p70)的质量浓度
点击查看大图

1—阴性对照组;2—肿瘤坏死因子⁃α阳性对照组;3—激动型CD40单克隆抗体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aP<0.05

图4
不同条件激活的树突状细胞培养液上清中IL⁃12(p70)的质量浓度
2.5 MTT比色法检测体外活化的DCs诱导T淋巴细胞的分化增殖能力

将体外培养所获得的各组DCs与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用MTT比色法检测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表明,经CD40单克隆抗体处理后的DCs诱导T淋巴细胞增殖的SI为2.006 2±0.438 3,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1.365 0±0.209 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TNF-α阳性对照组(1.977 8±0.370 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5

点击查看大图
图5
噻唑蓝比色法检测不同条件激活的树突状细胞诱导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
点击查看大图

1—阴性对照组;2—肿瘤坏死因子⁃α阳性对照组;3—激动型CD40单克隆抗体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aP<0.05

图5
噻唑蓝比色法检测不同条件激活的树突状细胞诱导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
2.6 MTT比色法检测肿瘤特异性CTL对HCT116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经CD40单克隆抗体处理后的DCs所诱导产生的肿瘤特异性CTL对HCT116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为(66.08±0.41)%,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46.60±1.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TNF-α阳性对照组(66.21±1.7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6

点击查看大图
图6
不同条件诱导的效应T淋巴细胞对HCT116细胞的增殖抑制率
点击查看大图

1—阴性对照组;2—肿瘤坏死因子⁃α阳性对照组;3—激动型CD40单克隆抗体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aP<0.05

图6
不同条件诱导的效应T淋巴细胞对HCT116细胞的增殖抑制率
3 讨论与结论

结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中国2015年新发结肠癌病例37.6万,死亡人数达19.1万,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恶性肿瘤前列[3]。传统的治疗结肠癌的方法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放疗)和化学药物治疗(化疗),然而对于多数结肠癌患者,手术治疗并不能根治性切除病灶,且患者对放、化疗并不敏感。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作为继手术治疗、放疗和化疗之后的一种肿瘤治疗手段,在结肠癌的治疗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而诱导肿瘤特异性T淋巴细胞的产生是目前肿瘤免疫治疗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4]。T淋巴细胞的激活需要两类信号系统:一类是通过抗原提呈细胞加工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类分子抗原来实现,另一类则依赖于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限制的共刺激信号。在肿瘤免疫中,CD40-CD40L是体内主要的共刺激信号,DCs提呈肿瘤抗原通过CD40-CD40L信号通路诱导肿瘤特异性CTL的产生,进而对肿瘤产生杀伤作用[5]。然而有研究结果显示,在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细胞及其基质细胞可通过产生一些负性细胞因子,如IL-13、IL-10、转化生长因子-β等,抑制DCs的第二信号系统,从而抑制DCs的活化与成熟,致使DCs诱导效应性T淋巴细胞无能和诱导抑制性调节T淋巴细胞(Treg细胞)产生,进而诱导机体产生免疫耐受或免疫无能[1,6,7,8]

有文献报道,激动型CD40单克隆抗体可与DCs表面的CD40结合,促进DCs的活化与成熟,在缺少CD4+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作用下,直接激活CD8+ T淋巴细胞,诱导肿瘤特异性CTL的产生[9,10]。目前,尚无鉴定DCs的特异性生物学分子标志,故笔者通过镜下观察DCs的形态特征、检测细胞表面分子CD80、CD83、CD86和HLA-DR的表达情况以及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观察DCs刺激T淋巴细胞的分化增殖能力来综合分析DCs是否活化与成熟。在本研究中,笔者以TNF-α作为阳性对照组,TNF-α是目前实验室中应用最多的活化并促进DCs成熟的细胞因子[11]。笔者在研究中发现,体外成功培养的负载肿瘤抗原的DCs经激动型CD40单克隆抗体处理后,可于镜下观察到大多数细胞具有典型的成熟DCs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到DCs表面高表达CD80、CD83、CD86和HLA-DR。同时,笔者检测了DCs培养液上清中IL-12的质量浓度,发现经CD40单克隆抗体处理后的DCs培养液上清中的IL-12质量浓度较阴性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表明外源加入激动型CD40单克隆抗体可促进DCs的活化与成熟,使其分泌更多的IL-12。笔者进而将活化的DCs体外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发现加入激动型CD40单克隆抗体所活化的DCs可促进肿瘤特异性T淋巴细胞的活化和增殖,较阴性对照组明显产生了更多的肿瘤特异性CT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些进一步证明激动型CD40单克隆抗体体外可与DCs上的CD40结合,激活DCs的第二信号系统,诱导产生更多的肿瘤特异性CTL。因此,笔者从细胞形态、分子表型及免疫功能3方面综合分析认为激动型CD40单克隆抗体可更好地活化负载肿瘤抗原的DCs,促进其进一步成熟,并增强其免疫学功能。此外,笔者进一步检测活化的肿瘤特异性CTL在体外对肿瘤的杀伤作用,发现加入激动型CD40单克隆抗体活化的DCs所诱导产生的肿瘤特异性CTL较阴性对照组在体外对HCT116细胞具有更强的杀伤作用(P<0.05)。

综上所述,激动型CD40单克隆抗体在体外可活化负载结肠癌抗原的DCs并促进其成熟,活化的DCs不仅能促进更多肿瘤特异性CTL的产生,且产生的CTL对肿瘤的杀伤作用更强。

利益冲突

利益冲突 无

参考文献
[1]
MaY, ShurinGV, PeiyuanZ, et al. Dendritic cells in the cancer microenvironment[J]. J Cancer, 2013, 4(1):36-44. DOI:10.7150/jca.5046.
[2]
付蔚华朱杰昌朱理玮. CD40 RNA干扰小鼠树突状细胞抑制异系T淋巴细胞增殖的研究[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2010, 30(3):234-238. DOI:10.3760/cma.j.issn.0254-5101.2010.03.011.
FuWH, ZhuJC, ZhuLW. The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of CD40 RNAi mouse dendritic cells inhibits T lymphocyte proliferation[J]. Chin J Microbiol Immunol, 2010, 30(3):234-238. DOI:10.3760/cma.j.issn.0254-5101.2010.03.011.
[3]
ChenWQ, ZhengRS, BaadePd, et al. Cancer statistics in China, 2015[J]. CA Cancer J Clin, 2016, 66(2):115-132. DOI:10.3322/caac.21338.
[4]
AertsJG, HegmansJP. Tumor-specific cytotoxic T cells are crucial for efficacy of immunomodulatory antibodies in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J]. Cancer Res, 2013, 73(8):2381-2388. DOI:10.1158/0008-5472.CAN-12-3932.
[5]
StarkR, HartungA, ZehnD, et al. IL-12-mediated STAT4 signaling and TCR signal strength cooperate in the induction of CD40L in human and mouse CD8+ T cells[J]. Eur J Immunol, 2013, 43(6):1511-1517. DOI:10.1002/eji.201243218.
[6]
WuAA, DrakeV, HuangHS, et al. Reprogramming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tumor-induced immunosuppressive factors paralyze T cells[J]. Oncoimmunology, 2015, 4(7):e1016700. DOI:10.1080/2162402X.2015.1016700.
[7]
LegitimoA, ConsoliniR, FailliA, et al. Dendritic cell defects in the colorectal cancer[J]. Hum Vaccin Immunother, 2014, 10(11):3224-3235. DOI:10.4161/hv.29857.
[8]
ManicassamyS, PulendranB. Dendritic cell control of tolerogenic responses[J]. Immunol Rev, 2011, 241(1):206-227. DOI:10.1111/j.1600-065X.2011.01015.x.
[9]
JohnsonP, ChallisR, ChowdhuryF, et al. Clinical and biological effects of an agonist anti-CD40 antibody: a Cancer Research UK phase I study[J]. Clin Cancer Res, 2015, 21(6):1321-1328. DOI:10.1158/1078-0432.CCR-14-2355.
[10]
VonderheideRH, GlennieMJ. Agonistic CD40 antibodies and cancer therapy[J]. Clin Cancer Res, 2013, 19(5):1035-1043. DOI:10.1158/1078-0432.CCR-12-2064.
[11]
VohraN, VerhaegenM, MartinL, et al. TNF-alpha-treated DC exacerbates disease in a murine tumor metastasis model[J]. Cancer Immunol Immunother, 2010, 59(5):729-736. DOI:10.1007/s00262-009-0793-5.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