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诊疗与研究
脊髓背角IL-17在神经病理性痛大鼠星形胶质细胞活化中的作用
中华麻醉学杂志, 2015,35(3) : 320-325. DOI: 10.3760/cma.j.issn.0254-1416.2015.03.015
摘要
目的

探讨脊髓背角IL-17在神经病理性痛大鼠星形胶质细胞活化中的作用。

方法

在体实验 成年健康SPF级雄性SD大鼠64只,6~8周龄,体重180~200 g,由江苏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对照组(C组,n=16)、假手术组(S组,n=24)和神经病理性痛组(NP组,n=24)。采用切断L5,6脊神经的方法制备神经病理性痛模型。于模型制备前、模型制备后1、3、5、7、10、14 d时测定机械痛阈。于模型制备后7和14 d,采用qRT-PCR法测定脊髓背角IL-17、IL-6、IL-1β、TNF-α的mRNA表达水平。于模型制备7 d,测定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水平。离体实验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原代培养的乳鼠星形胶质细胞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C组,n=22)、10 ng/ml IL-17组(I10组,n=18)、50 ng/ml IL-17组(I50组,n=18)和100 ng/ml IL-17组(I100组,n=22)。I10组、I50组和I100组分别用含上述3种浓度IL-17的培养基进行孵育,于孵育或培养24、48、72 h时,采用MTT法检测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水平。采用qRT-PCR法检测IL-6、IL-1β、TNF-α的mRNA表达水平。

结果

在体实验 与C组比较,NP组模型制备后3-14 d机械痛阈降低,模型制备后7 d脊髓背角IL-17、IL-6、IL-1β的mRNA表达上调,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水平升高(P<0.05或0.01),S组模型制备后各时点机械痛阈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离体实验 与C组比较,I10组和I50组星形胶质细胞孵育48 h时增殖水平升高,I100组孵育48和72 h时星形胶质细胞增殖水平升高,IL-6、IL-1β的mRNA表达上调(P<0.05或0.01),S组各时点星形胶质细胞增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脊髓背角IL-17表达上调可能参与了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维持,其机制与促进星形胶质细胞活化,诱发中枢炎性反应有关。

引用本文: 孙彩霞, 袁雯, 李春叶, 等.  脊髓背角IL-17在神经病理性痛大鼠星形胶质细胞活化中的作用 [J] . 中华麻醉学杂志, 2015, 35(3) : 320-325. DOI: 10.3760/cma.j.issn.0254-1416.2015.03.015.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脊髓促炎因子介导的中枢炎性反应是神经病理性痛主要的病理生理机制[1,2]。IL-17作为一个重要的促炎介质,参与慢性炎症和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脊髓星形胶质细胞高表达的IL-17参与了炎性痛的的病理生理机制[3];外周神经损伤处和中枢浸润的T细胞产生的IL-17参与了神经病理性痛的病理生理机制[4,5]。星形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一种主要的胶质细胞,其活化后可释放多种促炎因子,诱发中枢炎性反应,参与神经病理性痛的病理生理过程[6]。IL-17受体广泛表达于星形胶质细胞、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7,8],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是否与IL-17有关尚有待研究。本研究拟探讨脊髓背角IL-17在神经病理性痛大鼠星形胶质细胞活化中的作用。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