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道管理
气管导管套囊放气和充气时ACWD预测拔管后喘鸣的准确性
中华麻醉学杂志, 2017,37(06) : 719-721. DOI: 10.3760/cma.j.issn.0254-1416.2017.06.021
摘要
目的

评价气管导管套囊放气和充气时气柱宽度差值(ACWD)预测拔管后喘鸣(PES)的准确性。

方法

选择带气管导管行机械通气≥24 h的重症监护室患者102例,ASA分级Ⅲ或Ⅳ级,性别、年龄不限。待病情稳定、意识清楚、肌力恢复后脱离呼吸机,行喉部超声检查,确定气管导管套囊放气和充气时的ACWD。拔除气管导管后采用盲法评估患者是否出现PES,分为PES组(P组)和非PES组(N组)。

结果

N组94例,P组8例。与N组比较,P组ACWD降低(P<0.05)。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ACWD临界值为1.65 mm,敏感度为0.830、特异度为0.750,ROC曲线下面积为0.801。

结论

对带气管导管行机械通气≥24 h的重症监护室患者,气管导管套囊放气和充气时ACWD<1.65 mm可有效预测PES。

引用本文: 储靖, 李宏, 马玉倩, 等.  气管导管套囊放气和充气时ACWD预测拔管后喘鸣的准确性 [J] . 中华麻醉学杂志,2017,37 (06): 719-721. DOI: 10.3760/cma.j.issn.0254-1416.2017.06.021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患者机械通气超过24 h容易发生喉水肿、肉芽肿、声带运动异常等[1],气管拔管后会出现气道阻塞,引起拔管后喘鸣(PES),导致严重并发症,并增加死亡率[2],所以早期预测并予以适当处理非常重要。目前我国常用气囊漏气试验预测PES,因所受影响因素较多,如呼气时压力、呼气流速和呼气时间等,其准确性欠佳[3,4],纤维支气管镜尽管可清楚地观察到声门等喉部结构,但带气管导管操作对患者伤害性刺激较大,一旦出现呛咳会加重喉部损伤。喉部超声可清楚地观察到声门等喉部的结构,具有操作简便、无创、影响因素少等优点。本研究旨在评价采用超声测定气管导管套囊放气和充气时气柱宽度差值(ACWD)预测PES的准确性。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