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麻醉
巨大纵隔肿瘤切除术患者围术期麻醉管理与ERAS建议流程
中华麻醉学杂志, 2017,37(9) : 1037-1042. DOI: 10.3760/cma.j.issn.0254-1416.2017.09.003
摘要
目的

纵隔肿物常由于其特殊的解剖位置造成麻醉及手术风险极大,本文旨在对3例巨大纵隔肿瘤切除术的围术期麻醉管理进行分析,明确此类手术潜在的风险,总结相应的围术期管理流程。

方法

对本院近期收治的3例巨大纵隔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从术前评估与准备、术中麻醉管理、术后镇痛治疗及围术期特殊情况的处理等方面进行汇总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文献报道,并基于现有加速术后康复(ERAS)流程提出此类手术的ERAS建议流程。

结果

3例巨大纵隔肿瘤分别为胸膜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胸腺鳞癌和混合型生殖细胞肿瘤。术前评估重点为肿瘤对纵隔内其他重要器官的影响;围术期需要关注大出血、心功能不全、呼吸功能不全等严重并发症;患者术后均返回ICU进一步治疗,并顺利康复出院;完善术后镇痛有助于巨大纵隔肿瘤切除术患者的术后康复。

结论

巨大纵隔肿瘤切除术围术期麻醉管理风险高,根据现有文献证据结合此类手术特点,提出ERAS建议流程,有助于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引用本文: 张明珠, 娄志超, 申乐, 等.  巨大纵隔肿瘤切除术患者围术期麻醉管理与ERAS建议流程 [J] . 中华麻醉学杂志,2017,37 (9): 1037-1042. DOI: 10.3760/cma.j.issn.0254-1416.2017.09.003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纵隔可分为上、前、中、后4部分。上、前纵隔肿物可来源于胸腺、甲状腺、肺、气管、胸膜、心包、淋巴瘤或其他组织,中纵隔肿物常见支气管囊肿、淋巴瘤、转移性肿瘤等,后纵隔肿物常见食道及神经来源肿瘤等[1]。纵隔肿瘤患者在临床上可无症状,因意外而发现纵隔占位(>50%),也可有因压迫纵隔内其他重要器官及结构而产生的症状。临床上成年患者常见的纵隔占位多位于前、后纵隔,又以淋巴瘤(>40%)、间叶来源肿瘤(如纤维瘤、纤维肉瘤)(7%)、生殖细胞肿瘤(7%)、胸腺异常(>3%)较常见[2]。其中绝大部分肿瘤需要通过手术切除,由于其特殊的解剖位置,与气道、大血管及心脏等重要器官关系密切,从而给患者带来巨大麻醉及手术风险和诸多围术期并发症。有报道统计,成年患者术中及术后呼吸循环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3.8%和10.5%[3]。本文总结了近期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3例巨大纵隔肿瘤病例,从术前麻醉评估、术中麻醉管理、特殊情况的处理等3个方面进行分析,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初步提出此类患者的加速术后康复(ERAS)建议流程,为改善患者术后康复提供依据。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