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麻醉
听力障碍因素对患者异丙酚镇静效应的影响
中华麻醉学杂志, 2018,38(1) : 52-54. DOI: 10.3760/cma.j.issn.0254-1416.2018.01.008
摘要
目的

评价听力障碍因素对患者异丙酚镇静效应的影响。

方法

患听力障碍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耳科手术患者95例为试验组(T组),另选听力功能正常拟在全身麻醉下行非耳科手术的患者95例为对照组(C组),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18~60岁,体重指数20~30 kg/m2。异丙酚起始血浆靶浓度为1.2 μg/ml,当目标浓度达到血浆靶浓度开始,稳定1 min,梯度增加异丙酚0.3 μg/ml,直到睫毛反射消失且对轻拍肩部无反应,记录此时的BIS值(BISLOC)、异丙酚血浆靶浓度和效应室靶浓度、异丙酚用量和意识消失时间。

结果

与C组比较,T组BIS基础值、BISLO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丙酚血浆靶浓度、效应室靶浓度和用量降低,意识消失时间缩短(P<0.05)。随着听力障碍程度加重,意识消失时所需要的异丙酚用量逐渐减少(P<0.05)。

结论

听力障碍患者异丙酚镇静效应增强。

引用本文: 王宏伟, 沈丹, 李兰兰, 等.  听力障碍因素对患者异丙酚镇静效应的影响 [J] . 中华麻醉学杂志, 2018, 38(1) : 52-54. DOI: 10.3760/cma.j.issn.0254-1416.2018.01.008.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感染、药物、噪声污染等因素引发的听力障碍发病率近年来逐渐升高[1]。听觉活动的传入引起听觉中枢信号通道的级联作用,活化兴奋性氨基酸受体NMDA受体,NMDA受体是麻醉药物作用的主要靶点。听力障碍患者中枢神经系统NMDA受体功能下调,抑制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向大脑皮层的投射以及降低神经元兴奋性[2,3,4]。异丙酚是临床常用的静脉麻醉药物,主要通过作用于GABAA受体和NMDA受体产生镇静作用[5],听力障碍是否会影响异丙酚的镇静效应尚有待研究。本研究拟评价听力障碍因素对异丙酚镇静效应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