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诊疗与研究
罗哌卡因椎旁神经阻滞治疗急性期重度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量效关系
中华麻醉学杂志, 2019,39(1) : 59-61. DOI: 10.3760/cma.j.issn.0254-1416.2019.01.015
摘要
目的

确定罗哌卡因椎旁神经阻滞治疗急性期重度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量效关系。

方法

选择行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椎旁神经阻滞的急性期重度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100例,病程≤1月,疼痛数字评分(NRS评分)≥7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20):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组(R1-5组)。超声引导下确定疱疹所累及的胸段脊神经,于脊神经对应的椎旁间隙注射5 ml混合液,混合液的配方为罗哌卡因浓度0.075 0%(R1组)、0.112 5%(R2组)、0.150 0%(R3组)、0.187 5%(R4组)、0.225 0%(R5组)、复方倍他米松1 ml、甲钴胺注射液1 ml和生理盐水混合至20 ml。阻滞有效定义为罗哌卡因椎旁神经阻滞后10 min,NRS评分≤1分。采用Probit法计算罗哌卡因椎旁神经阻滞治疗急性期重度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95%有效浓度(EC95)及其95%可信区间(95%CI)。

结果

罗哌卡因椎旁神经阻滞治疗急性期重度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EC50(95%CI)为0.150 0%(0.097 0%~0.216 0%),EC95(95% CI)为0.216 0%(0.175 0%~0.541 0%)。

结论

罗哌卡因椎旁神经阻滞治疗急性期重度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EC50和EC95分别为0.150 0%和0.216 0%。

引用本文: 孟齐生, 金晓锋, 费勇, 等.  罗哌卡因椎旁神经阻滞治疗急性期重度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量效关系 [J] . 中华麻醉学杂志,2019,39 (1): 59-61. DOI: 10.3760/cma.j.issn.0254-1416.2019.01.015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椎旁神经阻滞和硬膜外神经阻滞均可有效缓解带状疱疹性神经痛[1,2],其中椎旁神经阻滞具有不进入椎管和操作方便的优点,在临床应用更为广泛。急性期重度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疼痛程度剧烈,口服常规剂量的止痛药效果欠佳,若加大口服药物的剂量,副作用明显增加。临床观察发现高浓度罗哌卡因用于椎旁神经阻滞时虽治疗效果好,但可能会引起低血压、局麻药中毒等并发症;浓度过小会出现疗效差且镇痛持续时间短。本研究拟明确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椎旁神经阻滞治疗急性期重度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剂量效应关系,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