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自发显影或血栓形成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17,26(4) : 282-286. DOI: 10.3760/cma.j.issn.1004-4477.2017.04.002
摘要
目的

分析左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左心耳(LAA)自发性超声显影(SEC)或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LVEF正常的NVAF患者255例,其中阵发性心房颤动(PaAF)患者196例,持续性心房颤动(PeAF)患者59例。根据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结果分为2组:左心耳自发性超声显影(LAA SEC)或血栓阳性组(组Ⅰ)和LAA SEC或血栓阴性组(组Ⅱ),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及超声心动图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LAA SEC或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判断各指标对LAA SEC或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

结果

255例患者中组Ⅰ患者26例(10.2%),组Ⅱ患者229例(89.8%)。组Ⅰ患者年龄、PeAF发生率、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房容积指数(LAVI)、LAA口长径及深度均明显高于组Ⅱ患者(均P<0.01),而左心耳排空血流速度(LAAV)、整体左房长轴应变(GLALS)及LVEF均低于组Ⅱ患者(均P<0.01)。GLALS<12.2%、LAAV<31.2 cm/s为LVEF正常的NVAF患者LAA SEC或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左房和LAA功能的降低可被视为心源性栓塞的潜在危险因素,GLALS、LAAV可以作为NVAF患者卒中风险的参考指标。

引用本文: 孙兰兰, 李一丹, 王丽, 等.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自发显影或血栓形成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 [J] .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17, 26(4) : 282-286. DOI: 10.3760/cma.j.issn.1004-4477.2017.04.002.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患者具有发生脑卒中的高风险[1],有研究报道90%以上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左房血栓发生于左心耳(LAA)内[2]。LAA血栓或自发性超声显影(SEC)与栓塞风险明显相关,已有研究证实SEC是左心耳血栓和栓塞事件最强相关的心源性因素[3,4]。笔者拟通过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临床资料和超声心动图参数进行分析,寻找影响左心耳自发性超声显影(LAA SEC)或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对房颤患者血栓栓塞风险评估及治疗决策提供有益的补充。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