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超声单模态融合成像技术在肝肿瘤热消融术中即时疗效评估中的初步应用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17,26(4) : 306-310. DOI: 10.3760/cma.j.issn.1004-4477.2017.04.007
摘要
目的

初步探讨超声单模态融合成像技术在肝癌消融即时疗效评估中应用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方法

选取2015年10-11月于我院行超声引导下肝脏肿瘤消融的患者共53例(70个病灶),术中应用超声单模态融合成像进行即时疗效评估,评估其应用成功率、配准成功率、配准及评估时间、疗效评估结果、补充消融率等。术后第1 d行超声检查评估早期并发症的发生,并根据术后1~3个月增强CT/MR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估其完全消融率,随访记录局部肿瘤进展发生率、无肿瘤进展生存率及总体生存率。

结果

超声单模态融合成像的应用成功率为62.9%(44/70),配准成功率为90.9%(40/44),用于肝癌消融即时疗效评估的操作时间为2.7~7.5 min,平均(3.9±0.9)min。术中评估达到安全边界37个病灶,未达安全边界3个病灶,术中即时补充消融率为40%(16/40)。以术后1~3个月进行增强CT/MR检查作为金标准,完全消融率为97.3%(36/37)。平均随访期为12个月,随访期内未有局部肿瘤进展发生,肝内复发率为46.7%(14/30),总体生存率为96.7%(29/30)。

结论

单模态融合成像技术在肝脏恶性肿瘤热消融术中即时疗效评估中是一种简便、可行、安全、有效的方法。

引用本文: 龙颖琳, 李凯, 郑荣琴, 等.  超声单模态融合成像技术在肝肿瘤热消融术中即时疗效评估中的初步应用 [J] .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17, 26(4) : 306-310. DOI: 10.3760/cma.j.issn.1004-4477.2017.04.007.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超声是肝脏肿瘤局部热消融治疗最主要的影像学引导手段,因此超声造影成为消融术中最常用的即时疗效评估手段,有助于即时调整消融策略及评估疗效[1]。超声造影通过显示消融后消融区域无血流灌注的范围,评估是否达到完全消融,其诊断准确性可与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或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相媲美。但由于肝癌消融后绝大部分的原肿瘤边界模糊不清,因此无法准确判断消融区域与原发肿瘤的相对位置关系,难以判断消融范围是否完全覆盖原肿瘤,更无法评估是否达到安全边界[2]。基于超声的融合成像技术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方法,是基于电磁感应系统、三维影像等技术实现一种或两种以上影像学图像在同一平台进行显示和解读、对比和分析的技术[3,4,5],最早由Mauri等[6]应用于肝癌消融疗效评估中。目前研究报道以多模态融合成像多见,即超声与其他影像学方法的图像进行融合。多模态融合成像技术实现实时超声图像与术前增强CT/MR图像的融合,研究报道[7,8]提示超声造影与CT/MR融合成像技术可在术中即时评估疗效,并判断是否达到消融安全边界,尤其适用于超声显示不清的肿瘤,但在应用中仍存在操作及配准过程较复杂,耗时较长,经验依赖性高,配准精度存在欠缺等不足之处。由于超声本身就是肝脏肿瘤热消融最主要的引导和评估手段,近年来也有学者开始研究以三维超声图像作为基准容积图像[9,10],与实时超声进行融合,即融合成像技术的一种新方法——单模态融合成像技术(实时超声与三维超声图像融合)在肝脏肿瘤消融中的应用。相对于CT/MR图像,以三维超声作为容积图像具有图像资料获取简便,单一影像手段图像识别和配准简单等特点。本研究拟探讨单模态融合成像技术在超声引导下肝肿瘤热消融术中即时疗效评估中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