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超声引导下肝尾状叶恶性肿瘤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初探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17,26(8) : 693-697. DOI: 10.3760/cma.j.issn.1004-4477.2017.08.012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对肝尾状叶恶性肿瘤治疗的可行性与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6年7月期间行超声引导下肝尾状叶恶性肿瘤病灶经皮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资料,穿刺途径包括左侧入路、右侧入路、左右联合入路。术中即时行超声造影评估消融效果,术后1~3个月内增强CT/MR作为金标准评估消融效果,随访并记录患者消融效果、肿瘤局部进展及复发情况。

结果

共计14例患者14个肝尾状叶恶性肿瘤纳入本研究,其中7例患者采取左侧入路,6例采取右侧入路,1例同时采用左右联合入路进行消融,术中即时超声造影均提示消融完全,术后增强CT/MRI评估,完全消融率为100%(14/14),术后随访3~5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5.5个月),有2例肝内其余区域复发,无局部肿瘤进展病例,14例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

超声引导下针对肝尾状叶恶性肿瘤行射频消融治疗安全、有效,可作为肝尾状叶恶性肿瘤的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引用本文: 贺需旗, 李凯, 曾庆劲, 等.  超声引导下肝尾状叶恶性肿瘤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初探 [J] .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17, 26(8) : 693-697. DOI: 10.3760/cma.j.issn.1004-4477.2017.08.012.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肝尾状叶位置较深,毗邻关系复杂,位于第一、二、三肝门间,是外科手术的"最后禁区",肝尾状叶恶性肿瘤相对少见[1],但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1,2,3]。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进步,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已成为肝脏肿瘤重要的根治性治疗手段之一,越来越得到临床的认可[4,5,6,7]。目前,国内外有关超声引导下肝尾状叶恶性肿瘤经皮射频消融治疗的报道较少。本研究拟回顾性分析我院利用超声引导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肝尾状叶恶性肿瘤的情况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