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超微血管成像、高级动态血流显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乳腺微小癌的诊断价值及其与病理肿瘤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19,28(9) : 787-793. DOI: 10.3760/cma.j.issn.1004-4477.2019.09.010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SMI)、高级动态血流显像(advanced dynamic flow,ADF)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对乳腺微小癌的诊断价值并分析三者与术后病理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乳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分类为4类、最大径≤1 cm的乳腺微小肿块患者85例,共87个病灶,其中良性病灶46个(良性组),恶性病灶41个(恶性组),分别行SMI、ADF、CDFI检查,对图像采用Adler半定量法进行血流分级,比较三者显示乳腺微小癌血流情况的差异;检测术后病理MVD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三种检测技术Adler分级的相关性。

结果

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CDFI、ADF、SMI在提示乳腺微小病灶血流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4、0.705、0.776。CDFI评估血流情况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78.0%、54.3%、60.4%、73.5%和65.5%,ADF分别为75.6%、60.9%、63.3%、73.7%和67.8%,SMI分别为78.0%、69.6%、69.6%、78.0%和73.6%。CDFI、ADF、SMI的Adler分级与肿瘤病理MVD呈正相关(P<0.05),其中SMI与病理MVD相关性最高(r=0.430,P<0.001)。

结论

SMI提示乳腺微小癌血流程度的能力优于ADF、CDFI,并且其与肿瘤病理MVD相关性较好,可用于辅助鉴别诊断乳腺微小癌,间接评价患者预后情况。

引用本文: 张剑, 陈卉, 徐斌, 等.  超微血管成像、高级动态血流显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乳腺微小癌的诊断价值及其与病理肿瘤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J] .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19, 28(9) : 787-793. DOI: 10.3760/cma.j.issn.1004-4477.2019.09.010.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乳腺微小癌"是指癌灶直径≤1 cm的乳腺癌(临床上将直径0.6~1 cm者称小癌,直径0.5 cm以下者称微癌,合称为"乳腺微小癌")[1],其体积小、症状不典型,是临床上超声、磁共振及钼靶诊断的难点。新生血管与肿瘤生长、浸润、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2],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高低与肿瘤恶性程度、侵袭性、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及肿瘤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高级动态血流显像(advanced dynamic flow,ADF)及超微血管成像(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SMI)是目前超声应用较多的无创地探测肿瘤血流的多普勒技术。其中,SMI是一种灵敏的微血管多普勒技术,能显示管径>0.1 mm的低速微小血管[3],包括彩色模式(color SMI,cSMI)及灰阶模式(monochrome SMI,mSMI)。目前已有相关研究提示,在甲状腺及乳腺肿瘤中SMI显示肿瘤微血管效果更好,有助于鉴别肿瘤的良恶性[4,5],但其在乳腺微小癌中的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拟通过比较SMI、ADF与CDFI这三种血流显像技术对乳腺微小癌的血流情况的显示能力及差异,并分析三者与术后病理肿瘤MVD的相关性,探讨SMI是否能对乳腺微小癌的诊断提供有用信息。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