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基于时间空间相关成像技术容积数据3D打印胎儿心脏模型的可行性研究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20,29(02) : 110-117. DOI: 10.3760/cma.j.issn.1004-4477.2020.02.003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基于时间空间相关成像技术(spatio-temporal image correlation,STIC)容积数据进行胎儿心脏3D打印的技术可行性。

方法

选择2019年2-5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接受胎儿心脏超声检查的结果正常胎儿8例及结果异常胎儿3例,采集常规超声心动图及STIC容积图像。以Mimics软件对STIC容积数据进行后处理建模,获取胎儿心脏及大血管形态的三维容积图像STL文件,输出文件至3D打印机,打印胎儿心脏及大血管3D模型。测量3D数字模型、打印模型及超声心动图各腔室大小及管径等参数,通过对比模型测值与源数据测值的差异来评估3D建模的准确性。

结果

11例胎儿均成功进行心脏建模并打印出心脏及大血管模型,可直观显示胎儿心脏腔室形态以及大血管走行。8例正常胎儿心脏与3例先天性心脏异常胎儿心脏数字模型、打印模型与常规超声心动图图像间心腔大小及大血管内径等参数测值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一致性好,所有测值均在一致性界值范围内。

结论

以STIC容积图像为数据源进行胎儿心脏3D打印切实可行。

引用本文: 黄佳, 石华, 陈茜, 等.  基于时间空间相关成像技术容积数据3D打印胎儿心脏模型的可行性研究 [J] .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20,29 (02): 110-117. DOI: 10.3760/cma.j.issn.1004-4477.2020.02.003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发病率约为6/1 000~12/1 000[1]。妊娠期尽早发现及时确诊并提前干预CHD对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开发的专用于胎儿心脏检查的时间空间相关成像(spatio-temporal image correlation,STIC)技术能清楚地显示心脏每个时相的容积数据,使胎儿心脏空间结构的显示有了很大改善[2],目前尽管STIC有多种3D成像模式,但是这些3D结构只能从2D的计算机屏幕上看,缺乏深度、触觉及其他空间信息[3],对于非超声专业的儿科心脏病专家及心外科医师来说只是难以理解的平面化图像,不能有效指导临床选择正确的处理方案。3D打印技术的出现为快速准确获取胎儿心脏实体模型提供了可能[4],通过对胎儿心脏真实解剖结构及空间毗邻关系的立体显示,可为产前阶段更好地理解胎儿心脏正常与异常解剖提供信息,进而为CHD宫内治疗的推广应用及提高手术成功率提供支持。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STIC容积数据3D打印胎儿心脏模型的技术可行性,并初步定量评估3D打印模型精准度,为基于超声图像3D打印胎儿心脏模型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