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基于循环肿瘤DNA检测的分子应答在肺癌临床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国际呼吸杂志, 2019,39(4) : 307-311. DOI: 10.3760/cma.j.issn.1673-436X.2019.04.011
摘要

传统影像学监测癌症早期术后复发以及评估晚期抗肿瘤药物的疗效已成为临床医师最常使用的手段。随着循环肿瘤DNA(ctDNA)测序技术的提升,在外周血中可以检测到万分之一突变丰度的游离DNA片段。目前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开始探讨在肺癌患者中通过多次动态监测ctDNA,观察ctDNA分子水平拷贝数的改变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并提出分子应答的概念。ctDNA的检测具有快捷、无创,且无传统影像学CT诊断的辐射伤害,在肺癌全程的临床管理中有巨大的应用价值。本文梳理现阶段基于ctDNA检测的分子应答在肺癌临床管理中的相关研究,并对其未来临床运用进行展望。

引用本文: 赵明明, 杭燕萍. 基于循环肿瘤DNA检测的分子应答在肺癌临床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J] . 国际呼吸杂志,2019,39 (4): 307-311. DOI: 10.3760/cma.j.issn.1673-436X.2019.04.011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自1948年Mandel和Métais[1]教授发现人外周血存在游离DNA片段(cell free DNA,cf DNA)至今,科研工作者对cfDNA的认知在不断提高。人体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都可以向体液中释放cfDNA,其中由肿瘤细胞释放出来的DNA被称作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它来源于癌症细胞的凋亡、坏死、胞吐等途径[2],它不仅释放于血液中,还广泛分布于尿液、脑脊液、胸膜液和唾液等[3,4,5,6]。ctDNA片段大小为160~180 bp[7],半衰期约2.5 h[8],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发现,ctDNA片段包含的人类基因组信息并未大范围遗漏[9]。ctDNA含量占cfDNA中的很少部分,体液中以较低的拷贝数存在,因此在发现后的近半个世纪,临床运用进展缓慢。随着二代测序技术的进步,ctDNA检测敏感度大大增加。2016年发表在Nat Biotechnol的数据显示,使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的Barcoding数字信号和降低错误的方法,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的敏感度首次突破92%,特异度达到96%,并且检测最低突变丰度达到万分级水平[10]。基于ctDNA检测技术的进步,临床科研工作者也开始将其应用于癌症的临床全程管理之中并显示出巨大的应用价值[11]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