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23例临床分析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15,19(2) : 102-105. DOI: 10.3760/cma.j.issn.1007-7480.2015.02.007
摘要
目的

探讨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3年1月在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长海医院住院诊治的23例EGPA患者的资料,对其临床症状、实验室及影像资料、病理等进行分析和总结。

结果

23例EGPA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9例,发病年龄21~68岁,平均(42±9)岁。病变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及器官,病程中出现哮喘的占78%(18/23),变应性鼻炎占61%(14/23),鼻窦炎占57%(13/23),以上颌窦炎为主;皮肤受累占57%(13/23);周围神经炎占70%(16/23)。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多表现为脑血管事件;心脏受累占48%(11/23);消化系统受累占17%(4/23)。实验室检查中,IgE升高占96%(22/23),ANCA阳性占70%(16/23),以核周型ANCA(p-ANCA)为主。肺部CT多表现为斑片渗出影,占69%(11/23);肌电图多表现为多发性单神经炎和对称性感觉运动神经末梢病变;心电图异常占48%(11/23);超声心动图异常占79%(11/14)。病理表现主要为坏死性血管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血管外肉芽肿形成。

结论

EGPA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但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有效改善其预后。

引用本文: 吉连梅, 贺玲玲, 赵东宝.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23例临床分析 [J] .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5,19 (2): 102-105. DOI: 10.3760/cma.j.issn.1007-7480.2015.02.007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osinophilic 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EGPA)是以过敏性哮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发热和全身性肉芽肿血管炎为特征的疾病,过去曾称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Churg-Strauss综合征[1,2]。其病理特点为坏死性血管炎,组织中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血管外肉芽肿形成。病变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及器官,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但缺乏特异性,易被漏诊或误诊为其他疾病。现将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长海医院确诊的23例EGP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