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经验体会
不同切口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疗效研究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7,35(4) : 411-414. DOI: 10.3760/cma.j.issn.1006-4443.2017.04.015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切口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采用双切口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切口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眼内压、视力情况、滤过泡形成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在眼内压上,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上,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功能型滤过泡形成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微小型、缺如型、包裹型、弥漫扁平型滤过泡形成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并发症发生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单切口相比,双切口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疗效更为显著,能够有效改善眼内压,促进视力恢复。

引用本文: 李秀贵. 不同切口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疗效研究 [J] .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7, 35(4) : 411-414. DOI: 10.3760/cma.j.issn.1006-4443.2017.04.015.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病,在中老年人群中高发,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加剧,该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视力功能,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患者视野丧失甚至失明[1]。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有效方式,单切口是一种常用术式,但对滤过泡区巩膜和结膜组织刺激较大[2,3]。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96例,分别采用单切口和双切口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旨在寻找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有效治疗方式,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96例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男性30例,女性18例,年龄在49~78岁,平均年龄为(65.81±6.90)岁,病程在1~10个月,平均病程为(4.60±1.38)个月,疾病类型:开角型青光眼10例,闭角型青光眼38例;对照组男性29例,女性19例,年龄在50~79岁,平均年龄为(65.74±6.85)岁,病程在1~9个月,平均病程为(4.57±1.40)个月,疾病类型:开角型青光眼11例,闭角型青光眼3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1)单切口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将患者眼内压控制在25 mmHg以内,散瞳后实施麻醉,以角膜缘为基底,在角膜缘2~12点处做结膜瓣,在角膜缘后2 mm处做巩膜隧道切口以进入前房,注入透明质酸钠,实施环形撕囊,应用超声乳化仪乳化晶状体核,然后吸除晶状体皮质,在囊袋中植入人工晶体,切开巩膜隧道切口的两侧板层,将其作为巩膜瓣,切除巩膜瓣下灰线部位15 mm×10 mm的小梁组织和板层巩膜,对虹膜实施根切,缝合巩膜瓣,将液体通过侧切口处注入恢复前房,连续缝合结膜瓣,在颞下球结膜处注射地塞米松和妥布霉素。

(2)双切口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将患者眼内压控制在25 mmHg以内,散瞳后实施麻醉,以角膜缘为基底,在角膜缘2~12点处做结膜瓣,充分暴露手术区域,再以角膜缘为基底做巩膜瓣,在颞上部位或者鼻上角膜缘部位做透明角膜切口,实施环形撕囊,应用超声乳化仪乳化晶状体核,然后吸除晶状体皮质,在囊袋中植入人工晶体,恢复缩瞳和前房,在巩膜瓣下咬切小梁组织,在虹膜周围实施根切,缝合巩膜瓣梯形切口和结膜瓣,在角膜缘辅助切口处注入液体,在颞下球结膜处注射地塞米松和妥布霉素。

3.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对眼内压、视力情况(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进行观察,统计滤过泡形成情况(功能型滤过泡、微小型滤过泡、缺如型滤过泡、包裹型滤过泡、弥漫扁平型滤过泡),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前色素膜炎、角膜水肿、前房积血、玻璃体脱出等。

4.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0.05说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两组治疗前后在眼内压上的比较:

两组治疗前在眼内压上比较无明显差异(t=0.020,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降低(t=21.614、16.036,P<0.05),观察组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t=6.794,P<0.05)。结果见表1

点击查看表格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在眼内压上的比较(±s,mmHg)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在眼内压上的比较(±s,mmHg)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tP
观察组4831.82±5.0212.87±3.42ab21.6140.034
对照组4831.80±4.9717.69±3.53a16.0360.042
t-0.0206.794--
P-0.2830.028--

注:与治疗前比较,a P<0.05;与对照组比较,b P<0.05

2.两组治疗前后在视力情况上的比较:

两组治疗前在裸眼视力上比较无显著差异(t=0.751,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提高(t=21.765、13.145,P<0.05),观察组治疗后明显高于对照组(t=5.027,P<0.05);两组治疗前在最佳矫正视力上比较无显著差异(t=0.466,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提高(t=13.895、9.783,P<0.05),观察组治疗后明显高于对照组(t=3.467,P<0.05)。结果见表2

点击查看表格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在视力情况上的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在视力情况上的比较(±s

组别例数裸眼视力tP最佳矫正视力tP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
观察组480.16±0.070.68±0.15ab21.7650.0270.20±0.100.74±0.25ab13.8950.027
对照组480.15±0.060.51±0.18a13.1450.0310.21±0.110.57±0.23a9.7830.033
t值-0.7515.027--0.4663.467--
P值-0.6210.287--0.1320.036--

注:与治疗前比较,a P<0.05;与对照组比较,b P<0.05

3.两组在滤过泡形成情况上的比较:

观察组功能型滤过泡形成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0.800,P<0.05),两组在微小型、缺如型、包裹型、弥漫扁平型滤过泡形成率上比较无显著差异(χ2=0.202、0.890、0.211、0.042,P>0.05)。结果见表3

点击查看表格
表3

两组在滤过泡形成情况上的比较[n(%)]

表3

两组在滤过泡形成情况上的比较[n(%)]

组别例数功能型滤过泡微小型滤过泡缺如型滤过泡包裹型滤过泡弥漫扁平型滤过泡
观察组4846(95.83)b13(27.08)7(14.58)2(4.17)21(43.75)
对照组4834(70.83)b15(31.25)6(12.50)3(6.25)22(45.83)
χ2-10.8000.2020.8900.2110.042
P-0.0240.5220.4760.3530.027

注:与对照组比较,b P<0.05

4.两组在并发症发生率上的比较:

两组在并发症发生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9,P>0.05)。结果见表4

点击查看表格
表4

两组在并发症发生率上的比较[n(%)]

表4

两组在并发症发生率上的比较[n(%)]

组别例数前色素膜炎角膜水肿前房积血玻璃体脱出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482(4.17)2(4.17)1(2.08)3(6.25)8(16.67)
对照组482(4.17)3(6.25)02(4.17)7(14.58)
χ2-    0.079
P-    0.325
讨论
1.不同切口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对眼内压的影响:

青光眼患者主要表现为眼内压持续升高或间接升高,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眼球各部分组织和视功能损害[4]。研究证实,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患者能够有效控制术后眼压[5]。本研究结果显示,单切口和双切口手术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降低(P<0.05),且双切口治疗后明显低于单切口(P<0.05),这提示双切口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能够有效控制术后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眼压。

2.不同切口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对视力的影响:

由于晶状体蛋白质发生变性,白内障患者光线被阻挡,不能投射到视网膜上,从而造成视力模糊,加之青光眼患者视功能有明显损害,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视力有明显减弱[6,7]。本研究中,单切口和双切口手术治疗后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提高(P<0.05),且双切口治疗后明显高于单切口(P<0.05),这提示双切口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的视力状况。

3.不同切口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对滤过泡形成的影响:

研究证实,结膜瓣位于角膜缘切口处的大小和侧切口与巩膜瓣侧口的距离是影响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8,9]。双切口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能够有效解决滤过通道的堵塞问题,延缓巩膜瓣的愈合,从而促进形成滤过功能良好的滤过泡[10]。本研究中,双切口手术患者功能型滤过泡形成率明显高于单切口手术(χ2=10.800,P<0.05),这提示双切口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能够促进功能型滤过泡的形成。

4.不同切口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有学者研究表明,双切口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能够降低术中器械对滤过泡区巩膜与结膜组织的刺激,促进以角膜缘为基底做结膜瓣手术,提高抗纤维化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减少手术切口漏水和瘢痕化形成[11]。本研究结果显示,双切口前色素膜炎、角膜水肿、前房积血、玻璃体脱出等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6.67%(8/48),这提示双切口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双切口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与单切口相比,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疗效更为显著,能够有效控制眼内压,促进视力恢复和功能性滤过泡形成,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郑虔李瑾赵云娥.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后OCT测量的眼前节结构改变[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6346):566-570. DOI: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6.06.019.
[2]
安莹王进达张景尚.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及后房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J].眼科新进展2016366):540-542.DOI:10.13389/j.cnki.rao.2016.0143.
[3]
章成芝.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泪膜及角膜规则性的研究[J].眼科新进展2016366):559-562.DOI:10.13389/j.cnki.rao.2016.0148.
[4]
胡宏阁.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疗效观察[J].眼科新进展2016366):569-571.DOI:10.13389/j.cnki.rao.2016.0151.
[5]
卢嬿鲁智莉马翔.不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高龄患者泪膜功能的变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8):1963-1964.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08.083.
[6]
刘辉吴苗琴.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与微创前段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持续性高眼内压下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J].眼科新进展2015355):476-478.DOI:10.13389/j.cnki.rao.2015.0130.
[7]
苟文军杨旭方晏红.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或房角分离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J].眼科新进展2015359):884-886. DOI:10.13389/j.cnki.rao.2015.0242.
[8]
李璐丁剑锋杨炜.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毕前房注射地塞米松的临床疗效[J].眼科新进展2015359):857-860. DOI:10.13389/j.cnki.rao.2015.0234.
[9]
罗丹温跃春季青山.小梁切除术分别联合Ologen植入与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比分析[J].眼科新进展2016362):175-177. DOI:10.13389/j.cnki.rao.2016.0048.
[10]
帕尔扎提·吐尔地.Phaco或ECCE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对照研究[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5339):820-822. DOI: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5.09.011.
[11]
毕宇葛红岩刘平.不同手术方式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分析[J].眼科新进展2015355):442-445. DOI:10.13389/j.cnki.rao.2015.0120.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